原標題:
李梅:只想做個真誠的演員
牛嘉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她憑借《酗酒者莫非》獲得2018國際戲劇學院獎最佳配角獎,作品《第十二夜》獲得1994年亞洲演劇祭舞臺獎,代表作品有《威廉與我》《麗南山的美人》《人類的聲音》、中文版《戰馬》等。
李梅的低調和她參演的每一部戲的火爆程度與獲得的好評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戲紅人不紅”的形容放在她身上毫不違和,卻顯得有些冒犯——畢竟“紅”這等事從來都不是她關注的,舞臺上的角色,是她唯一想要呈現給所有人的。
“戲是為了人,不為了別的。我排戲就是為了在舞臺上呈現人,人的弱點,人的美善,人的殘缺。我就想呈現出來一個真實的人,給人看。為什么要給人看?其實是要讓他看到自己,這是我所理解的演員工作的意義。”
對于李梅來說,做演員是最幸福的,和表演有關的一切總能不斷地激發她的思考。這份近乎于虔誠的熱愛,促使她在話劇舞臺上走過了近30年,而且還在繼續向前。在這條李梅認定的路上,她始終有個努力的目標:成為一名在舞臺上獲得自由的真誠的演員。
1.“原來戲劇有另外的可能性”
1972年,李梅出生于新疆伊犁,那拉提草原帶給了她無拘無束、肆意生長的童年。
在她6歲時,工作繁忙的父母擔憂她長成疏于管教的“野孩子”,將她送到了北京的外婆家。生活環境的驟變令李梅不適,她覺得自己和北京的一切格格不入。初中開始,她回到了在烏魯木齊的爺爺家。她17歲時,媽媽在家附近看到了中戲表演系的招考點,便勸她報考。那是中戲特招的新疆班,只收表演系,考核“聲臺形表”四方面。年少的李梅是一張白紙,此前從未接觸過戲劇表演,只在課本中看到過《雷雨》《茶館》《威尼斯商人》等劇本的節選內容。她很喜歡那些故事,沒有開頭和結尾的選段激發了她的想象。但不滿足于此的她找來了全文通讀,這成了她第一次“讀劇本”的經驗。
考中戲時,她最難忘的是表演考試,考題是表演“站起來坐下”。從知道題目到呈現只留給考生幾分鐘時間,好在李梅對題目有自己的理解:她演了一個備考的高三生,坐著學習卻學不進去,趁著家人沒發現,一邊做作業一邊聽起了很嗨的音樂。一開始“學生”跟著節奏小幅度地搖晃,聽嗨了后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把作業扔在一邊開始滿屋亂蹦亂跳。自我陶醉之際,收音機里的音樂戛然而止,一看是停電了?!皩W生”很郁悶,只能無奈地回到桌前坐下,但實在是學不進去,最后直接趴下睡了。對于她的表演,考官回應了一句:“這么厭學啊!”最終李梅以總分第一被中戲錄取。
1990年,第一天進入中戲開始,李梅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一進校,她看了學長孟京輝排的《等待戈多》。戲在中戲老辦公樓4樓上演,演出之前整扇窗戶都被刷成了白色,劇終都給砸了。這令李梅很是納悶:這是演一場砸一場玻璃嗎?第二場一看,還真是!李梅沒太看懂這戲,心里卻埋下了一粒種子:原來戲也可以是這樣的。當時學校里實驗戲劇、先鋒戲劇氛圍濃厚,那之后還有一場戲讓她印象深刻——是在學校煤堆上演的,演員都蹭得黑漆漆的。
雖然對戲劇還沒有概念,但這和李梅心中的戲完全不一樣。“我特別感謝的就是這些實驗戲劇給我打開了另外一扇窗,讓我知道了戲劇有另外的可能性,不是只能固定成怎樣,這些戲給我帶來的沖擊很大?!?/p>
那年人藝恢復了一批老戲。李梅看的第一場是《茶館》,她想起閱讀文本時腦海里編織的那些畫面,非常激動,但看著舞臺上的一幕幕,她頓感自己的構想是多么幼稚。劇終,她抓著前排椅背,念叨著:“這輩子能在這個舞臺上演一出戲,我就知足了。”從那時起,李梅感受到了舞臺的魅力,也喜歡上了表演。那時她一個月的生活費是150塊,常貢獻給戲票,看戲開闊了她的眼界,也讓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戲劇世界的邀請和呼召。
李梅大三時,孟京輝在校內排《陽臺》,喊她去演。殘留著“砸玻璃”的記憶,她受寵若驚:“他們選演員竟然還能看上我?”排練兩三天后,李梅班里也開始排戲,時間無法協調,只得放棄了這次合作機會。
遺憾并沒有持續很久,畢業后,李梅參演的第一部戲就是孟京輝的《我愛XXX》。起初是主創們一起湊錢排的這部戲,對李梅來說,花錢也要排,她想踏踏實實地和大家一起做出點事。但看到《我愛XXX》劇本的第一眼,李梅又被顛覆了——沒有一句對白!她第一反應是這些臺詞互相之間都沒有關聯,太難背了。疑慮在排練過程中被瓦解,她漸漸理解了臺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表達出的生存狀態。那時她覺得,自己對戲劇的理解更自由了。
此時,戲劇,舞臺,早已成了李梅生命中最珍愛的一方天地。但她心里始終有兩個聲音在打架,爭論著表演到底應該是怎樣的。那個“好學生”李梅偏愛傳統、固有、更精準的表演,但另一個聲音在提醒她:精準同時意味著失去鮮活的生命力,會不自知地限制你在舞臺上的自由。
她糾結著,繼續向前。
2.“真聽、真看、真判斷、真感受”
鐘愛的話劇舞臺魅力無窮,卻難以保證良好的經濟收入。剛進入社會時,李梅常捉襟見肘。最艱難的一次,生病的她只能用存錢罐里的硬幣支付藥費。在醫院收款臺前,工作人員將100多個硬幣退回,誰有閑工夫數鋼镚呢?最后李梅用膠布將每十個硬幣粘成一捆才付了錢。她暗自咬牙:我怎么就混成了這樣?
為了生計,她陸續接拍一些影視作品,但話劇始終是她的夢想,她承諾自己:堅持每年接一部話劇。但工作環境下迅速的角色進入、舞臺上的自我找尋和生活中的挫敗感一一襲來,一度打擊了李梅的自信。
在學校,人物練習是她的最愛,但在具體的工作環境中,往往都是拿到劇本就開拍,很少留充足的時間給演員尋找和打磨人物。為此,李梅常對自己的表演感到不滿足,工作場合中的人際關系也一度令她疲倦。生活逼迫著她重新審視自己:我是學校里的好學生,就意味著我能在社會上順風順水地走下去嗎?
2010年她結婚了,為了給愛人更多生活的安定感,李梅決定不再經常跟著影視劇組飛來飛去,考慮做些別的營生,她最終在798開了一家20平方米的貓社,售賣自己設計的產品和一些貓咪形象的成品。
畢竟是跨行,前期準備階段她做了一年半的市場調研,還親自完成了店面所有裝修設計。一經營業,貓社迅速躋身“798網紅打卡景點”,門口的雕塑吉祥物貓娃娃成了一景,店面外養的流浪貓也吸引了更多人進店。只用半年時間,李梅就回了本。
但這間貓社帶給李梅最大的財富,還是在表演方面。
她聯想到了舞臺上和對手戲演員的配合。人站在不同角度會有不同行為,但是對方的初衷可能和自己預設的并不一樣?!把輪T在舞臺上,也要站在觀眾和對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相輔相成,才能讓角色更加立體。”店里也常有外國友人,語言交流不暢時全靠肢體去表達,這激發了李梅思考表演時臺詞的作用。臺詞很重要,但臺詞是為要傳達的內容服務的,最重要的始終是要表達本身。
身在生活、心在表演的李梅沒有一刻不在琢磨。越琢磨,李梅越覺得,表演這件事千變萬化,太有趣了。她觀察著,思考著,等待將生活所寄予的經驗,帶回舞臺上。
帶著生活經驗回歸舞臺的李梅迸發出了不一樣的力量,可她還是常覺得自己的表演“太假了”。2013年,她遇上了導演張彤,兩人先后合作呈現了《早餐之前》中的羅蘭太太、《麗南山的美人》中的莫琳、《人類的聲音》中的主人公等一系列獨特的女性形象。她們的排練方式,是不斷地做人物練習。那是李梅自畢業后第一次在演戲之前被要求做人物練習,而且和她以往做的練習都不同。校內的練習一般是10到20分鐘,最長不會超過半小時,但和張彤做人物練習都是2個小時起步的,一下午練過去,李梅的體力情緒雙雙透支,但練習效果卻很明顯。李梅第一次發現她對人物所有預設的表演,都能在20分鐘內演完。之前的“演”都不重要,后面的才是“真”的——“演”的東西被耗盡,站在臺上,劇本里的所有細節在腦子里快速浮現,生生地逼著演員去成為人物本身,直觀地呈現這個人會在具體的環境之下有什么行為和心情?!熬褪巧景?,但真的非常有用。”
一日日反復的人物練習帶李梅更切實地感受到上學時老師說的“真聽、真看、真判斷、真感受”,在和張彤的合作中她逐步去除臺上的“演”和“假”,努力地“活”成角色本身。真正進入這樣忘我的狀態可遇不可求,不光需要演員進入人物,還需要排除雜念,甚至忘記自己是演員,也忘記觀眾。她一直在訓練自己“不在乎”,但真的做到不在乎談何容易,追求“不在乎”會成為新的雜念,下意識地想要去控制也帶著慣性,原有的困惑沒有徹底解決,新的問題又冒出來。
李梅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她知道,表演是一條漫漫長路,急,也沒有用。
3.“想知道自由從何而來”
在自由之路上前進的李梅,看完波蘭導演克里斯蒂安·陸帕的《假面·瑪麗蓮》之后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坐在觀眾席的李梅望著臺上的演員困惑了:此時此刻我看到的到底是演員們的自然流露,還是他們早已打磨設計好的狀態,哪些反應又是在臺上即興發生的?李梅懵了,臺上演員的一切呈現讓她分辨不清。她看到了演員們在臺上的自由釋放,她羨慕萬分,同時陷入自我質疑。
之前的表演中,她一直在找尋建立人物的方法,對細節的把握讓她有能力逐步在臺上愈加真實地還原出真實的人。但每一場戲中的人物都是固定的,沿著設定最終都會呈現出幾乎同一個樣子——她像是在刻石雕,之前的經驗幫助她將最初粗陋的人物模子雕刻出每一個關節、每一條血管,所有細枝末節都被打磨清晰。但問題也在這里:在臺上,你就只是一個石雕,在既定的樣子里出不去。作為演員,她感受到無形的束縛。
而陸帕的演員讓李梅看到了另一種表演境界,她強烈地感受到那些演員雖然今天、明天、后天都是在演同一個角色,但他們會演出不同的樣子,有無數種可能性,但都是殊途同歸且符合角色的。直面對方的那種自由讓李梅恐慌,逼著她、提醒她“自己還不自由”。她完全不知道這種狀態是怎樣達到的,也不知道自己該努力的方向。從那時起,陸帕成了李梅最想合作的導演。
想要在臺上更自由的李梅繼續在舞臺和排練廳中學習,她去參加了《戰馬》中文版的面試,很快被選定進組。不高的薪酬沒有讓她退卻,她帶著三個目標而來:一是積累和國外團隊的工作經驗,熟悉國際化團隊的工作流程和表演理念;二是爭取進入排練中的大師工作坊,精進演技;三是為了之后的幾百場巡演。
2017年,李梅等來了圓夢的機會。她面試了陸帕導演的戲《酗酒者莫非》,沒有試戲,只進行了半小時的交談。在提及以往排戲中遇到的困難時,李梅講述了《早餐之前》的排戲感受,最困擾她的始終是自己還不能很好地在舞臺上真正地生活。她也講述了《假面·瑪麗蓮》帶給她的沖擊,“你的演員在臺上太自由了,我特別想知道這種自由是從何而來,也特別希望有一天能達到這種自由。”
排練之初,導演讓主創團隊在一個星期之內將史鐵生的所有作品看完。每天早上十點,所有人去“上班”和陸帕聊天,分享看書體會,從作品中了解作為編劇的史鐵生。李梅想起在學校時老師說的話:“當你想要看懂劇本的時候,你必須去了解這個編劇?!币酝摹傲私狻敝幌抻诰巹〉纳胶妥髌?,此時卻明白了是應該去理解編劇的思想,甚至需要去揣摩其本人的特質。這樣全新的“排練方式”讓李梅暗自感嘆,陸帕不愧是大師。
后續的演出中,有時李梅能夠獲得導演的贊許,“太棒了,你今天就像一個哲學家”;有時卻是批評,“你不對,你在固守一些東西”。但之間的差異和導演評價的理由,李梅完全摸不著頭腦。她只是慢慢察覺到,當某一場狀態很好的時候,如果下一次去刻意追求那種“好”,往往會離人物更遠。
陸帕也不斷提醒演員們這一點,鼓勵演員在舞臺上跟著感覺去尋找,不要停留和重復先前練習中覺得好的地方,不要固定下來,這會讓表演僵化,不要怕錯誤和失敗,才能有新的靈感出現。在演員狀態不好或是疲憊時,導演總是建議他們不要抵抗身體的疲勞,要利用它,讓一切自然地發生,順著當下的狀態找人物的感覺。李梅記住了陸帕導演的忠告:“如果只是重復排練好的內容,這部戲會死掉,如果把這次演出看成一次旅行,也許我們有很多東西不明白,不清楚,但這個戲它會永遠活著?!?/p>
帶著對新旅途的期待,她繼續出發了。
4.“演過的角色是永遠走不出來的”
2020年,李梅在《早餐之前》《麗南山的美人》《探長來訪》中“三搭”過的田曉威聯系她讀劇本。一起讀的是田曉威的原創戲劇《威廉與我》,講述了莎翁一生的故事。6萬多字的劇本,涉及30多個角色,四個人讀了4個小時,最后都口干舌燥。讀罷,被劇本驚艷到的李梅當場要求參演。
2021年5月13日,《威廉與我》正式開排,主演還有田曉威、張懿曼和楊柳。排練廳共有兩個套間,外面寬闊,里面一個小屋留給演員們休息。排練第一周,四位主演就沒離開過休息室,也沒走過戲,一直在聊天。
僅有兩個多月的排練時間,同時還要刪改劇本,這一個星期的“浪費”似乎過于奢侈。但李梅覺得,這一周很關鍵。“我們看上去是在東拉西扯,也沒有刻意去聊戲,但其實用這一周充分熟悉了彼此,默契開始形成。交流的很多經歷和生活感悟也成了戲的靈感,自然而然就產生、融到了戲里。”在她眼里,生活和戲無法割裂,演員總是在兩者之間雙向同步汲取經驗。一周后,他們只用了3天就將第一幕戲初步排完。
對李梅來說,《威廉與我》的創排過程分外愉快,像是重新回到了大學交作業的時候,大家集思廣益,求同存異,都在沒有私心地做事、琢磨戲,不停地嘗試和取舍,都是為了戲?!拔覀冊谝黄鹩幸环N純真的快樂,每個人都將自己心里那個小孩釋放出來了。回到最本真的自己,創造出有意思、真誠的戲。”
這部戲讓李梅想起了1993年她的畢業大戲之一,莎翁的《第十二夜》,她在其中扮演西薩里奧。這么多年李梅一直會想,當年在扮演這個角色時表演上所欠缺的。“那是快30年前的一個角色,但是他還是會在我腦子里,因為我愛這個角色,我曾經走得和他如此之近,我對其他角色的感情遠遠不如我自己演過的角色。演過的角色是永遠走不出來的,他們都會在我生命里留下烙印。”她對演過的角色常有一種虧欠的心情:這個角色怎么就分給了當年的我,要是現在的我,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呈現。每進步一點,曾經演過的角色就又會在腦海里接受審閱,提醒她自己之前的不足,也更珍惜現在面對的每一個角色。
《威廉與我》中,在演繹青年莎士比亞時,李梅結合了很多當年演西薩里奧的狀態。她心中石頭落地般舒暢,“終于有一個機會能將之前沒有呈現的表達出來了。話劇給演員時間成長,不存在‘到此為止’,只要愿意,就可以不停地琢磨下去,演下去,永遠有機會讓角色變得更加生動鮮活,太幸福了?!?/p>
而今《威廉與我》已經過三輪巡演,受到廣泛好評,但李梅還琢磨著自己在其中飾演的一個角色尤娜,她始終無法相信威廉和尤娜之間浪漫唯美的愛情。
這個角色也是在創排過程中主創們討論最多的角色之一,險些被刪掉。對李梅來說,這個角色不夠“落地”。和其他人物相比,這個“黑美人”就只是一個出現在十四行詩中的形象,是個憑空想象出的側影,怎么讓她“活”起來,是李梅要面對的課題?!斑@個人物和整個戲的氣質不一樣,她像是一個夢。我們最終保留是因為夢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還是得讓人有夢。但是怎么讓她成為戲里更真實的人,有真實的人物關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直到現在,我還想要繼續改?!?/p>
演過的角色總是在李梅腦子里盤旋,調整的靈感也在生活中不時降臨,這么多年,她已經習慣了“掏空自己”,她像孩子期待玩具一樣期待著角色的成長,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只有真的想到了更好的呈現方式,她才覺得舒服了,放下了,然后再去發現和解決新出現的問題。于李梅而言,這是她對舞臺、觀眾、角色的最大敬意與真誠。
她只想做個真誠的演員,如果還能更自由,就更幸福了。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李梅:只想做個真誠的演員牛嘉宇她憑借《酗酒者莫非》獲得2018國際戲劇學院獎最佳配角獎,作品《第十二夜》獲得1994年亞洲演劇祭舞臺
2023-01-03 10:37
原標題:三年修繕重新開放記者帶你探訪北海漪瀾堂→日前,北京北海漪瀾堂古建筑群經過近三年的修繕及布展工作,全面對游客恢復開放。漪瀾堂位
2023-01-03 10:52
原標題:湖北鄂州詩歌音樂節迎新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礦燈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023年元旦,湖北省鄂州市詩歌音樂節上演,以文
2023-01-03 10:42
原標題:北京推動傳承急需保護的非遺項目人民日報北京1月2日電?(記者潘俊強)記者從北京市文旅局獲悉:近日,北京出臺《北京市急需保護的非
2023-01-03 09:35
原標題:2022武漢雙年展舉辦人民日報武漢1月2日電?(記者范昊天)近日,“藝以通衢——2022武漢雙年展”在湖北武漢舉辦。285位中外藝術家及團
2023-01-03 09:54
原標題:中國工美館、中國非遺館元旦恢復開放(引題)四大展覽奉上文化盛宴(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廣燕1月1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
2023-01-03 09:42
原標題:四川博物院蘇軾主題展受熱捧(引題)賞東坡風采品蜀地勝韻(主題)劉裕國“這次展覽特別用心,四川博物院值得表揚。”“今天真是賺大
2023-01-03 09:38
原標題:莞博三星堆特展驚艷亮相人民日報海外版電(黃翼)悠揚的古琴聲仿佛從時空深處傳來,光影變幻出三星堆青銅面具的圖案,威嚴神秘的青銅
2023-01-03 09:50
原標題:博物館在免票政策之下收入不減反增,這歸功于文創產品的開發。數字技術的注入,使傳統文化的發展逐步躍升為文創新經濟產業(引題)博
2023-01-03 08:53
原標題:小寒:踏雪尋梅,年味漸濃(解碼二十四節氣)小寒是冬季倒數第二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一年將近尾聲。小寒一般于1月5-7日間交節,《月
2023-01-03 08:36
原標題:序幕中第一個說臺詞中間數小時漫長等待(引題)當年“歡顏”今“如夢”胡慧中站上保利舞臺(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40多年前,一部
2023-01-03 08:41
原標題:陶都承古韻宜興氣象新(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人民日報記者王漢超蘇東坡沒想到,他買田置地、籌劃隱居的一片野山,后世成了燒制
2023-01-03 08:41
原標題:2022首屆北京藝術雙年展啟幕將持續至3月12日(引題)雙年展詮釋“藝術的北京”(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王磊近日,2022首屆北京藝術雙年
2023-01-03 08:36
原標題:臺上說學逗唱,臺下笑聲爽朗,感受曲藝之鄉的煙火氣——(引題)茶館聽相聲開心過元旦(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辭舊迎新之際,我市
2023-01-03 07:42
原標題:三星堆頂尊跪坐人像和青銅神獸的三維模型拼接成功記者1月1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三星堆遺址3號祭祀坑出土的頂尊跪坐人像與8
2023-01-02 15:40
原標題: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引題)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加速開啟(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楊俊峰全國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
2023-01-02 07:37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迎建院15周年人民日報海外版電(黃詩雨)2022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15周年,劇院繼續秉承“人民性、藝術性、國際
2023-01-02 07:43
原標題:2022年中國電影:新主流電影引領市場行業發展彰顯韌性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國家電影局1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電
2023-01-02 06:33
原標題:2023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舉行新華社維也納1月1日電(記者劉昕宇)2023年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1月1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金色大廳舉
2023-01-02 06:50
原標題:新華全媒+|賞跨年大展品文藝新年新年到來之際,由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共同承辦的跨年
2023-01-02 05:50
原標題:北京新年音樂會如約開幕(主題)國家大劇院恢復線下演出音樂廳再現座無虛席(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昨晚,長安街燈火通明,人
2023-01-01 18:52
原標題:工人體育場嶄新亮相經典畫面全程回放(引題)北京衛視跨年演唱會名曲重溫喚起時光回憶(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踏上新征程——2023B
2023-01-01 17:40
原標題:新年音樂會重啟國家大劇院線下演出各大劇場“應開盡開”新年新氣象,2023年北京新年音樂會昨天(2022年12月31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辦,
2023-01-01 15:40
原標題:火樹銀花不夜天福建閩侯萬發煙花點亮2023央視網消息:為了迎接新年到來,今天(1月1日)零點,在福州市閩侯縣的閩越水鎮景區,萬發炫
2023-01-01 15:38
原標題:亮點提前看!總臺今日轉播2023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將于2023年1月1日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拉開帷幕,來自奧地利的
2023-01-01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