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雄·北京特色周”舉辦系列交流活動——(引題)
(資料圖)
春意暖兩岸,元宵共團圓(主題)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金晨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寓意團圓和美,承載著兩岸中華兒女關于親情與思念的情感記憶。
連日來,北京、高雄兩地以“2023年高雄·北京特色周”為契機,舉辦了6場慶新春、鬧元宵特色交流活動。兩地民眾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相聚“云端”,猜燈謎、品元宵、送祝福,共賞京劇、雜技、武術等精彩非遺文化表演,同慶新春元宵佳節。
歡聲笑語鬧元宵
喜慶的大燈籠、火紅的中國結,在海淀區中關村街道東里南社區服務站,居民們正與高雄旗津的社區居民展開一場跨越海峽的“家庭聚會”?!盎舾W譄嵛枧俊薄翱ɡ璒K歡唱會”“全家歡聚吃湯圓”……活動現場,兩岸同胞傾情對唱、搖擺共舞,歡聲笑語不斷,熱鬧非凡。
在東城區臺灣會館內,“團仔圓妞鬧元宵”活動現場同樣是一片中國紅。通過視頻連線,120名東城社區居民與高雄香蕉碼頭和岡山會場的600多名臺灣朋友共賞精彩表演,同慶元宵佳節。
由東城區文化館表演的開場舞蹈《美麗中華》點燃現場氣氛,高雄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帶來的臺灣非遺人偶合一《慶元宵》令人贊不絕口??蓯鄣男茇埞小皥F仔”“圓妞”帶領兩岸嘉賓一起來到北京動物園,探尋國寶大熊貓的日常生活,向兩岸同胞送上元宵祝福。
在京臺灣青年李佳穎為兩岸觀眾帶來了器樂合奏《望春風》。李佳穎告訴記者,《望春風》是臺灣比較早期的民謠,曲子很有韻味,傳唱度高,是許多臺灣同胞的童年回憶?!敖栌蛇@首曲子,希望兩岸關系在農歷兔年有一個好的發展勢頭。”他說。
活動中,相聲演員應寧攜兩位臺灣小朋友獻上特意為此次活動創作的相聲《話說中軸》和單弦《臺灣小吃贊》等節目。他們將北京的地名、臺灣的夜市小吃等兩岸元素融入曲藝作品中,字正腔圓,包袱不斷,贏得現場陣陣叫好。
“咱們兩岸同胞的感情就像這碗元宵似的,熱氣騰騰,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睉獙幈硎?,自己曾多次到臺灣交流參訪,臺灣同胞對傳統曲藝的熱愛讓人印象深刻。“現在已經到了春暖花開的日子,希望能夠盡快和臺灣的朋友們見面?!彼f。
非遺文化共體驗
西城區有著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資源,天橋的曲藝、牛街的小吃、琉璃廠的文玩,都是享譽全國的文化符號。元宵佳節之際,“椿”華秋實二十載?京臺攜手譜新篇——兩岸京劇藝術展演暨第二十屆“椿樹杯”頒獎典禮活動在西城區和高雄市連線舉辦。
活動現場,《定軍山》《貴妃醉酒》等一段段經典唱段依次上演,由宋慶齡和平天使藝術團——京昆表演團帶來的少兒京劇聯唱,展現了一代代京劇傳統藝術繼承人的朝氣和力量。來自高雄的戲曲票友們精心準備了《野豬林》“大雪飄”選段、歌仔戲《定情》等節目,收獲了兩岸觀眾陣陣喝彩聲。
除了戲劇國粹,雜技、武術也深受兩岸同胞喜愛。在近日舉辦的“千樹流彩華庭暖,兩岸最美是團圓——2023年西城高雄共慶元宵佳節交流活動”中,來自民間藝術組織的雜技演員帶來了技藝高超、驚險刺激的雜技,贏得觀眾陣陣驚呼和掌聲;具有傳統風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白猿通背拳、擲子表演,一招一式盡顯中華武術風采。
“在臺灣很多武術拳術之中,都有我們白猿通背拳的影子,充分體現了兩岸文化的一脈相承。”牛街白猿通背拳第五代傳人鐘寶義告訴記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將白猿通背拳傳承好,將中華武術精神發揚光大。“我也希望有機會到臺灣去切磋武藝,如果各方面條件合適,還可以收一個臺灣徒弟?!彼f。
兩岸一家話親情
今年春節,許多在京臺胞選擇回家過年。在日前舉辦的“花開盛世?豐宜福臺”京臺文化拜年暨元宵視頻交流活動中,返臺過年的豐臺區臺商和兩岸婚姻家庭成員,以“交流使者”的身份前往高雄市三民區與當地居民互動,分享在豐臺工作生活的點滴和新年的愿景,講述“北京故事”,送去新春元宵問候。
居住在草橋欣園社區的臺胞蔡幸娟在北京生活了11年。今年她回到高雄過年,通過視頻看到北京的親朋好友十分興奮?!霸诒本┥钇陂g,我們臺胞得到很多支持與關照,非常暖心。值此元宵佳節之際,祝福兩岸同胞元宵快樂、闔家幸福。”
“馬上就要到臺灣和家人團聚,心情非常激動?!眮碜员本┑脑拦飧嬖V記者,去年家里迎來了一位新成員,但由于工作原因,還未和身在臺灣的小寶寶見過面。“我和妻子給孩子取名岳山向海,山是大陸,海是臺灣,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如山海般不可分割,我們的孩子就是這份情誼的見證?!痹拦庹f。
“過去幾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北京高雄兩地各項交流活動不斷,兩岸同胞像家人一樣,心一直在一起?!备咝凼续P山區誠義里里長劉啟芳興奮地表示,他將和高雄20位鄉親于2月底啟程前往北京,與闊別多年的北京朋友見面。“希望北京的朋友也可以來高雄品嘗特色美食,我們準備了獨具高雄特色的打狗餅和大牛牛肉面,讓大家盡情享用!”他說。
上一篇:全球視訊!浙江文旅觀察:為什么人們期待煙花秀?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高雄·北京特色周”舉辦系列交流活動——(引題)春意暖兩岸,元宵共團圓(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金晨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
2023-02-06 08:56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為什么人們期待煙花秀?記者童笑雨中新網杭州2月5日電?這兩天,杭州人朋友圈討論最熱烈的,是時隔11年重啟的煙花秀。
2023-02-06 05:34
原標題:“瑯琊祭海”展民俗文化2月3日,演員在祭海儀式上表演。當日,第59屆瑯琊祭海儀式在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瑯琊鎮舉行。據介紹,“瑯
2023-02-06 05:34
原標題:豆瓣短評告訴你,是什么放大了春節檔的爭議聲?澎湃新聞記者舒怡爾王亞賽實習生陳芙蓉電影院舒展筋骨,張掛暗室里的夢,準備好恢復活
2023-02-05 15:32
原標題:《流浪地球2》關鍵劇情源于高考作文題?導演郭帆: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張世豪實習生鄧鑫杰2月3日,電影《流浪地球2
2023-02-05 14:35
原標題:吳京揭秘(引題)與劉德華隔著玻璃對視的戲份有何深意?(主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張世豪實習生鄧鑫杰問及《流浪地球2》在電影中
2023-02-05 14:37
原標題:今日元宵節作者:孫震東風夜放花千樹。元宵佳節,觀燈賞月。今年的元宵節,“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月亮最圓是2月6日2時29分。今年的元
2023-02-05 10:46
原標題:《三體》制片人揭秘創作過程(引題)“最大困難就是它的IP價值太大了”(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王磊《三體》自開播以來,因尊重原著、
2023-02-05 10:51
原標題:元宵節的十個小知識:湯圓、元宵有啥不同?中新網2月5日電(記者上官云)又是一年元宵佳節。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很多人的觀
2023-02-05 10:48
原標題:慶元宵賞花燈“正月里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當農歷新年的第一輪圓月升上天空,人們張燈結彩,歡聚一堂,賞花燈、猜燈謎、品元
2023-02-05 10:52
原標題:浙北乾龍燈會側記:文脈傳承展新顏千年古城謀復興中新網湖州2月5日電(記者施紫楠)隨著一陣陣鏗鏘有力的鑼鼓聲,12條色彩鮮艷的長龍
2023-02-05 10:45
原標題:一路向海潘若松從小對于水的認知是小村子的小河、小坑和老井。鄉間的雨水是豐沛的,尤其是夏季,大雨過后,河溝、水塘滿,街上、田里
2023-02-05 05:33
原標題:裝滿歡樂的戲臺章長生在我江西的老家,村東頭有一座老戲臺,不知是何年建的,自打我懂事起,它就在。磚瓦建筑的戲臺前方有很大一塊平
2023-02-05 05:46
原標題:《花溪漁隱·冊頁》(局部)惲壽平[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惲壽平(1633~1690),清代畫家,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別號南
2023-02-05 05:54
【藝評】原標題:一直在路旁,從未被遺忘劉穎余“音樂詩人”鐘立風說:“如果說搖滾一直在路上,那么,民謠就一直在路旁。”民謠歌手小河說:
2023-02-05 05:36
原標題:風清氣正鬧“元宵”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維硯通訊員武福龍袁燁??2月3日,農歷正月十三,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興華街道“清風濱體”
2023-02-04 13:44
原標題:歷時近三年北京冬奧會官方電影即將上映2022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盛大開幕,經過共同努力,中國給世界呈現了一場無與倫比的冬奧
2023-02-04 13:56
原標題:撒貝寧對話楊慎見證勾踐“絕地反擊”2月4日(今天)晚八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央視綜合頻道、央視創造傳媒和中國國家話劇院
2023-02-04 13:39
原標題:80多年后革命文物“回延安”2月2日,延安文藝紀念館迎回了一批重要的革命文物。這批文物是由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捐贈,分別是1939年的
2023-02-04 09:44
原標題:博物館里過寒假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凡2月1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中央大廳,5米高的“兔吉祥”引人駐足。當
2023-02-04 09:43
原標題:《2023中國詩詞大會》十年回望守初心薪火相傳至今朝十年不短也不長,剛好夠一段回憶,也剛好夠眺望遠方。有人十年辛苦不尋常,寫就不
2023-02-04 07:54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名單為推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
2023-02-04 07:44
原標題:春節檔影視帶火圖書銷量劉慈欣系列圖書受追捧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但影視劇集相關話題熱度持續上漲,京東的相
2023-02-03 17:45
原標題:山東:“春雞”迎立春2月2日,一名民間手工藝人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集市上售賣自己縫制的“春雞”。立春將至,山東省臨沂市
2023-02-03 16:38
原標題:云南河泊所遺址清理出漢代有字簡牘千余枚光明日報昆明2月2日電(記者張勇)去年9月底,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布會對云南河
2023-02-03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