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云南河泊所遺址清理出漢代有字簡牘千余枚|世界熱文

時間:2023-02-03 16:37:05    來源:光明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云南河泊所遺址清理出漢代有字簡牘千余枚

光明日報昆明2月2日電(記者張勇)去年9月底,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布會對云南河泊所遺址考古成果進行發布。日前,云南河泊所遺址考古出土簡牘的初步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共清理出漢代有字簡牘1300多枚、無字簡牘一萬余枚、封泥837枚。

河泊所遺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附近,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區。2021年以來,河泊所遺址考古發掘顯示出主體為兩漢時期的文化堆積,出土了大量文化遺物。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是封泥和簡牘,它們的出土,表明西漢中央政府已對云南行使治權,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實證。

據考古領隊、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龍介紹,簡牘集中出土于上蒜第一小學北側地點18號灰坑中。去年8月,考古工作者從灰坑中提取了一千余箱土樣。此后的4個多月里,通過揭取、浮選、揀選等環節,考古工作者細致地從土樣中分揀出疑似簡牘、木構件、陶器、鐵器、動物骨骼等文化遺物,再重點對簡牘進行紅外掃描,區分有字簡和無字簡,并分別進行低溫保存。

“這次清理出來的文化遺物很豐富,種類很多。其中清理出有字簡牘1300多枚、無字簡牘1萬余枚。有字簡已辨認出‘滇池以亭行’‘建伶縣’‘始元四年’等文字,字體有篆體、隸書,目前已委托武漢大學對這些有字簡的內容進行解讀?!笔Y志龍說。

此次還清理出土封泥共計837枚,包括官印封泥、私印封泥和無字封泥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官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建伶令印”“同勞丞印”等,涵蓋了西漢設置的益州郡及下轄24個縣中的20個縣名。

蔣志龍表示,目前河泊所遺址出土簡牘的初步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將聯合省外專家,通過脫色處理等技術手段,對簡牘進行進一步識別、保護和研究。

標簽: 技術手段 考古發掘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