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秘訣在這里

時間:2022-03-03 21:44:30    來源:中國農網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提高,北京市居民對新鮮蔬菜及肉蛋奶等農產品的需求逐步提高,大量的蔬菜殘葉爛果、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產生量逐年增加急需處理,那么這些農業廢棄物該如何處理,實現“變廢為寶”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北京市順義區的秘訣吧。近幾年,為了解決京郊地區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問題,北京市農機推廣部門主動作為,在順義區圍繞蔬菜殘葉爛果、大田作物秸稈、林果殘枝、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探索了一套無害化處理機械化技術模式,政企資源整合的運行模式,種養加循環的生產模式,讓順義區的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形成了獨有的農業綠色發展“順義模式”,該典型模式入選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

種養加循環生產模式 實現廢棄物全量化利用

“順義模式”集成了農業廢棄物收集、拉運、好氧發酵、有機肥撒施機械化技術,采用好氧堆肥技術,將作物干秸稈、畜禽糞污、蔬菜殘葉爛果等農業廢棄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聯合堆肥,在好氧條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機廢棄物,生產生物有機肥料。產出的有機肥料回用于農田生產,用來種植玉米、小麥、蔬菜等農作物。待農作物收獲后,一部分秸稈通過青貯黃貯等方式加工為飼料,用于畜禽養殖,產生的畜禽糞污與另一部分秸稈繼續用于生產有機肥,從而實現了種養加循環、一二三產融合。

政企資源整合 搭建暢通的運行模式

“順義模式”主要采用“農業生產者+經營性服務組織+有機肥加工廠+政策補貼”的運行模式,由專業服務組織負責將農作物秸稈、蔬菜殘葉爛果、林果殘枝等農業廢棄物收集拉運至有機肥加工,有機肥加工廠負責將后續處理加工。

蔬菜殘葉爛果等農業廢棄物之所以一直難以綜合利用,其中最大的難點之一就是收集拉運。由于農業生產區域分散,各種農業廢棄物難以集中收集,再加上堆積密度較大,運輸成本較高,導致廢棄物收集拉運工作很難持續進行。而“順義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村鎮配合堆放-企業收集拉運”的運作方式,委托經營性服務組織負責各類農業廢棄物的收集拉運,既解決了農戶農業廢棄物堆積的問題,又拓寬了經營服務組織的業務范圍,還保證了有機肥加工廠的原料來源,實現了三方利益最大化。具體來說,主要是政府通過作業補貼的形式,充分調動市場參與農業廢棄物的收集拉運的積極性,以此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長期平穩發展。補貼資金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分撿運送補貼。由各村組織人員負責秸稈及蔬菜廢棄物的初步分撿,去除其中混入的石塊、塑料薄膜等雜質,并將分撿好的秸稈及蔬菜廢棄物運送到指定收集點。此部分補貼按照實有蔬菜面積直接補貼給各鎮政府,每畝補貼40元;二是拉運及粉碎補貼。由經營性服務組織負責廢棄物的拉運及后續的粉碎加工作業,補貼費用為每畝160元。此部分補貼按照實際作業面積直接補貼給經營性服務組織。

職責明確的分工體系 確保模式運行穩定

北京市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順義模式”的推廣應用,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規劃方案,通過市、區、鎮、村、企業五級聯動,確保農業廢棄物及時清運、高效處理。由北京市農機推廣部門負責模式構建和技術指導;由區政府統籌協調資金和人員分配,包括補貼資金的管理、撥付、監督;由各鎮成立相應工作小組,負責向各村布置推進工作、審核各村申報面積、撥付補貼資金;由各村委會負責按每100畝蔬菜園區設立1個廢棄物收集點,安排專人負責分撿并運送廢棄物至收集點;由企業負責將廢棄物清理干凈并粉碎處理,最終制成有機肥。

方式多樣的推廣措施 助推順義模式廣泛應用

為更好地推廣“順義模式”,發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北京市農機推廣部門通過多種措施進行相關的技術推廣工作。“作業機具方面,通過農機購機補貼、優先配套高效設備等方式,扶持培育農作物秸稈處理相關企業。在國補和市補的基礎上,由區里給予秸稈打捆機、秸稈粉碎還田機等秸稈綜合利用相關機具額外補助20%,并逐步建立健全包括燃油補貼、農機信貸、稅收優惠、農機保險等內容在內的政策扶持,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技術宣傳方面,利用村級廣播,每天早、晚時段進行秸稈綜合利用宣傳,在農業生產重點區域,安排專人進戶宣傳。制作印發秸稈回收宣傳單和環保袋,通過贈送農戶環保袋和免費試用有機肥的形式,吸引農戶了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知識,避免農戶在秸稈中摻雜石塊、塑料薄膜等不可回收廢棄物。”北京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正高級農藝師熊波同志介紹到,“正是通過這些行之有效、手段多樣的推廣措施,使得‘順義模式’迅速推廣”。截止目前該模式在順義區年均處理蔬菜尾菜4萬多畝,年處理秸稈等4.5萬噸,畜禽糞便6萬方,中藥渣3000噸,林果殘枝1500噸,效果十分明顯。

綜合效益顯著 “順義模式”多方共贏

以有機肥加工企業每天加工200噸有機肥(含水率30%)為例,可消納蔬菜廢棄物200噸(含水80%),干秸稈30噸(含水10%),牛糞200噸(含水65%),同時根據需要添加腐殖酸、微量元素等輔料,再加上拉運費、機械作業費、人工費、后期包裝費等成本,在該技術模式下,生產出有機肥的總成本為424.4元/噸。按有機肥市場售價600元/噸計算,每生產1噸有機肥利潤為175.6元/噸。一個年產4萬噸的加工點,年利潤可達702.4萬元,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應用前景廣闊,實現了多方共贏發展。(熊波,蔣彬)

北京市美麗鄉村網站供稿

標簽: 綜合利用 經營性服務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