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蔬菜基地來了“殺蟲專家”-焦點熱議

時間:2023-01-21 20:59:29    來源:中國農網    

“大專家,你們可來了,我們和這一千多畝的蔬菜,都在盼著你們呢!”1月20日早上8點過,重慶市涪陵區龍潭鎮新樂村3組,幾輛小汽車停在村里的重慶熙溪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門口。基地負責人秦洪偉快步上前,雙手緊緊握住從車上走下來的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夏玉先的手。

▲專家在蔬菜大棚內指導蔬菜種植戶進行病蟲害防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幾天下了雪,地里的菜有沒有受影響?”沒有多的寒暄,夏玉先拉著秦洪偉就往種植大棚走去。

作為農業農村部植物保護專家、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近年來,夏玉先帶領團隊自主選育殺蟲微生物菌株,研發出新型廣譜殺蟲真菌(非化學)農藥——金龜子綠僵菌等系列產品,在全國20多個省市得到廣泛應用,受益種植面積達到千萬畝,有效地減少和降低了化學農藥的使用。2022年初建成的熙溪地蔬菜基地,就是夏玉先團隊生物農藥技術應用的示范基地之一。

▲專家在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內查看蔬菜生長情況

“這里是葉菜基地,已經有1500畝。準備在三年內,面積擴大到5000畝。”秦洪偉向夏玉先“匯報”著說,瓢兒白、水白菜、菜心、芥菜等新鮮蔬菜每天都向重慶主城區輸送,“‘重慶人吃重慶好菜’,我們的目標是一年365天,讓重慶市民能夠吃上本地產的優質瓜果蔬菜。”

大棚里,十幾位工人正在地里忙活著。“你們知道嗎,蟲草和僵蠶,營養價值很高,其實它們都是感染了真菌的蟲和蠶。”夏玉先走近大家,開始講解生物農藥的奧妙。

“傳統的化學農藥是見蟲殺蟲,講究立竿見影。生物農藥則是讓害蟲得病,周期要長一點,但沒有農藥殘留的危害。”夏玉先撥開菜土,拔出一棵小白菜說,菜農最怕的害蟲“跳甲”,有時候一晚上會啃掉一大片菜地,它們還能感知地面的震動,聽到有人來了在土里跑得飛快。傳統化學農藥消殺“跳甲”不僅費勁,效果也不理想,“經常前腳才灑完農藥,后腳逃脫了的‘跳甲’又開始啃上菜葉子了。”

▲專家在蔬菜種植基地觀察蔬菜根系生長情況

用生物農藥來消殺,效果則完全不一樣。夏玉先說,在土壤培育的時候就撒入微生物真菌肥料,讓害蟲得病,通過殺蟲、殺卵、殺蛹,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而且,吸收了生物農藥的害蟲還像一個‘生化武器’,即使死后,還會在田間傳染其它的蟲子,這樣的過程可以實現無公害、以菌治蟲的目的。”

“你們噴灑生物農藥要掌握方法。”夏玉先向眾人一邊演示,一邊解釋,真菌類生物農藥施藥時要重點施到害蟲躲藏或產卵繁殖的地方,尤其是葉背面。“切忌將農藥直接倒入水桶稀釋。”他叮囑說道,也不像一般農藥那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里被害蟲危害灑哪里。“要做給農民看,看著農民干,要直接培訓實際操作的農民。”他強調,病蟲害防治要加大培訓力度。

▲專家在蔬菜大棚內指導蔬菜種植戶進行病蟲害防治

遠處的一片菜地上,剛剛采摘運走了一批蔬菜。夏玉先提醒基地技術負責人鐘協龍,留下的老菜葉是病蟲害的主要來源,應該馬上用生物農藥進行清園,避免其繁殖,從而有效控制土壤中的病蟲害基數。

“哎呀,我們一直以來沒太重視這個問題,馬上安排工人去處理。”跟著夏玉先一邊走一邊記錄,鐘協龍說,有了專家的指導,春節后回來搞育苗,心里更有底了。

▲專家探討建立“無化學農藥”基地、克服蔬菜連作障礙等問題

與夏玉先一起來的,有重慶市農科院陶偉林、張誼模等蔬菜專家,以及涪陵區農技專家等,他們還就如何建立“無化學農藥”基地、如何克服蔬菜連作障礙4大癥結:病、蟲、毒素和未知營養元素,以及如何在韭菜、豇豆等產品上實現健康安全生產等進行了深入探討。“這次來,其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害蟲殺死在休眠階段,并幫助基地做好新一年的規劃。”夏玉先告訴記者。

“有專家的悉心指導與支持,我們對打造重慶中海拔蔬菜第一品牌,種植放心菜、‘五星菜’充滿信心。”基地負責人秦洪偉說。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標簽: 生物農藥 蔬菜大棚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