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2023年《鳥的天堂》教案評價(五篇)

時間:2023-01-11 05:36:17    來源:可圈可點組卷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鳥的天堂》教案評價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梢 暇 戀”新詞“留戀 不禁 展示 顫動 南國 應接不暇”。2.訓練學生按作者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資料圖】

3.引導學生體會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靜態,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鳥棲息的地方,鳥的樂園、有很多鳥??發揮學生想象。)

2.這個鳥的天堂在哪兒?你知道嗎?(一棵大榕樹)

3.介紹資料:這棵大榕樹在哪兒?結合你課前查找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棵大榕樹在廣東省新會縣的天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都長出許多氣根,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鉆進土里,過些日子又長出新的枝干來。這樣不斷生長,它已長成了榕樹林,占地達16畝。被當地人稱為“神樹”。“天堂中的樂園”。又因為上面棲息著許多鳥,被人們稱為“鳥的天堂”。)

4.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去看一看那棵獨特的大榕樹。

二、自由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指名讀文,讀準字音。

投影出示練習: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2.自學生字,掌握字形。

重點指導:

梢:形聲字,與“稍、捎”區分。

暇:左邊是“日”,注意與“瑕”區分。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解決。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前前后后,時斷時續。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留戀:舍不得離開。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來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應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過來。暇:空間。文中指鳥太多,看不過來。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巴金爺爺幾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匯報交流。

學生甲: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

學生乙:課文5—9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的情景,10—13自然段寫的是第二次經過時所見到的情景。

3.理清課文的脈絡。

(1)作者是按游覽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學生匯報:

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劃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10—13)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

四、分小組合作讀課文。

五、抄寫生字詞兩遍,繼續預習課文內容。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導入:請同學們先聽一段樂曲,聽后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鳥朝鳳》錄音帶。鳥很多,鳥的天堂——板書。)

2.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爺爺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學生接: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是(學生接:鳥)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么感受?鳥兒又給你什么感受?

(榕樹——大、茂盛;鳥——多、歡快)

二、重點感悟。體會榕樹的奇特美和群鳥紛飛時的壯觀景象。

(一)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體會后放出聲音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用朗讀的形式加以匯報。

(二)匯報交流。

學習第二段,體會大榕樹的特點。

1.大

學生甲: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1)匯報讀,其他同學聽讀:哪兒讀得好?為什么?你聽出了什么?從哪兒聽出來的?(從不可計數體會出枝干數目很多,說明樹很大。)

(2)重點體會“真”字。

兩個“真”有什么不同呢?聽老師讀,體會一下。

出示投影:

學生體會出:第一個“真”意思是本來的,實際的。第二個“真”指的是確確實實。應讀出驚嘆的語氣。

學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3)重點體會“又”字。指樹根很多。

出示圖片:誰來指一指哪些是氣根?(體會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獨木成林的景觀。)

學生丙: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

(4)體會“臥”字。(樹占地面積大。)

(5)這株大榕樹占地面積有多大呢?誰查找到了這方面的資料?(學生答:一萬多平方米。)

(6)課下大家丈量了操場和教室的面積,大家計算一下:合幾個操場?幾個教室?(結合具體情況請學生作答。)

(7)經過換算,你有什么感受?(簡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讀句,談體會。

學生甲: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不留一點縫隙,說明樹葉多。)

(1)重點體會“推”。請同學們演示,說明葉多而密。

學生乙:地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重點體會“顫動”。

(3)同學演示,體現微微地動態。

(從中我們體會到榕樹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學生丙:從對大榕樹特點的描述中,我們看出作者不禁在內心深處發出感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3.看錄像:榕樹的大與茂盛。

4.請學生反復朗讀這部分內容,突出重點詞句,體會榕樹的特點,在讀中表達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5.請學生畫板畫,體現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6.小結:

這一段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干、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這是靜態描寫。

學習第三段,感受群鳥紛飛的場面。

1.播放課件錄相:“群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

2.導語,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所描繪的美。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里的鳥兒多?

4.學生匯報。

學生甲: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

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

學生乙: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

我們體會了“應接不暇”。應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說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起來。在課文里是說鳥太多了,眼睛看不過來了。

學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的姿態很多,種類也很多。

學生丁: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我們從中體會到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

5.教師借機指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樹上還有什么姿態的鳥呢?(學生發散想象。)

6.看到這么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學生齊讀(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7.教師追問:

(1)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么?

(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過著幸福的生活。)

8.配上歡快的音樂,把美術課上畫的小鳥,“放飛”到大榕樹上。

9.再讀課文這一部分,體會熱鬧歡快的場面。10.小結:

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鳥的活動──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動態的鳥,構成了一幅“百鳥圖”。是對事物變化活動的描述,這是動態描寫。

三、了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為了“鳥的天堂”呢?

2.學生根據查找的課外資料或其它知識加以介紹分析。

3.小結: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食物、水分,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1.播放“鳥的天堂”的完整課件。

2.出示思考題:

請你以導游或小鳥兒的身份,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如寫導游詞、寫詩,順溜??。

3.學生分頭準備。

4.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匯報交流。

五、總結全文。

大榕樹被大自然賦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了鳥的天堂。作為人類也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

六、作業。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巴金先生的《旅途隨筆》。附:板書設計

第一次

大榕樹

大、茂盛 靜態

鳥的天堂

第二次

群鳥紛飛

動態

(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梢 暇 戀”新詞“留戀 不禁 展示 顫動 南國 應接不暇”。2.訓練學生按作者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導學生體會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靜態,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鳥棲息的地方,鳥的樂園、有很多鳥??發揮學生想象。)

2.這個鳥的天堂在哪兒?你知道嗎?(一棵大榕樹)

3.介紹資料:這棵大榕樹在哪兒?結合你課前查找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棵大榕樹在廣東省新會縣的天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都長出許多氣根,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鉆進土里,過些日子又長出新的枝干來。這樣不斷生長,它已長成了榕樹林,占地達16畝。被當地人稱為“神樹”。“天堂中的樂園”。又因為上面棲息著許多鳥,被人們稱為“鳥的天堂”。)

4.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去看一看那棵獨特的大榕樹。

二、自由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指名讀文,讀準字音。

投影出示練習: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2.自學生字,掌握字形。

重點指導:

梢:形聲字,與“稍、捎”區分。

暇:左邊是“日”,注意與“瑕”區分。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解決。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前前后后,時斷時續。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留戀:舍不得離開。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來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應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過來。暇:空間。文中指鳥太多,看不過來。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巴金爺爺幾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匯報交流。

學生甲: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

學生乙:課文5—9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的情景,10—13自然段寫的是第二次經過時所見到的情景。

3.理清課文的脈絡。

(1)作者是按游覽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學生匯報:

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劃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

四、分小組合作讀課文。

五、抄寫生字詞兩遍,繼續預習課文內容。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導入:請同學們先聽一段樂曲,聽后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鳥朝鳳》錄音帶。鳥很多,鳥的天堂——板書。)

2.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爺爺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學生接: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是(學生接:鳥)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么感受?鳥兒又給你什么感受?

(榕樹——大、茂盛;鳥——多、歡快)

二、重點感悟。體會榕樹的奇特美和群鳥紛飛時的壯觀景象。

(一)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體會后放出聲音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用朗讀的形式加以匯報。

(二)匯報交流。

學習第二段,體會大榕樹的特點。

1.大

學生甲: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1)匯報讀,其他同學聽讀:哪兒讀得好?為什么?你聽出了什么?從哪兒聽出來的?(從不可計數體會出枝干數目很多,說明樹很大。)

(2)重點體會“真”字。

兩個“真”有什么不同呢?聽老師讀,體會一下。

出示投影:

學生體會出:第一個“真”意思是本來的,實際的。第二個“真”指的是確確實實。應讀出驚嘆的語氣。

學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3)重點體會“又”字。指樹根很多。

出示圖片:誰來指一指哪些是氣根?(體會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獨木成林的景觀。)

學生丙: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

(4)體會“臥”字。(樹占地面積大。)

(5)這株大榕樹占地面積有多大呢?誰查找到了這方面的資料?(學生答:一萬多平方米。)

(6)課下大家丈量了操場和教室的面積,大家計算一下:合幾個操場?幾個教室?(結合具體情況請學生作答。)

(7)經過換算,你有什么感受?(簡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讀句,談體會。

學生甲: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不留一點縫隙,說明樹葉多。)

(1)重點體會“推”。請同學們演示,說明葉多而密。

學生乙:地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重點體會“顫動”。

(3)同學演示,體現微微地動態。

(從中我們體會到榕樹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學生丙:從對大榕樹特點的描述中,我們看出作者不禁在內心深處發出感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3.看錄像:榕樹的大與茂盛。

4.請學生反復朗讀這部分內容,突出重點詞句,體會榕樹的特點,在讀中表達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5.請學生畫板畫,體現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6.小結:

這一段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干、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這是靜態描寫。

學習第三段,感受群鳥紛飛的場面。

1.播放課件錄相:“群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

2.導語,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所描繪的美。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里的鳥兒多?

4.學生匯報。

學生甲: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

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

學生乙: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

我們體會了“應接不暇”。應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說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起來。在課文里是說鳥太多了,眼睛看不過來了。

學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的姿態很多,種類也很多。

學生丁: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我們從中體會到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

5.教師借機指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樹上還有什么姿態的鳥呢?(學生發散想象。)

6.看到這么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學生齊讀(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7.教師追問:

(1)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么?

(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過著幸福的生活。)

8.配上歡快的音樂,把美術課上畫的小鳥,“放飛”到大榕樹上。

9.再讀課文這一部分,體會熱鬧歡快的場面。10.小結:

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鳥的活動──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動態的鳥,構成了一幅“百鳥圖”。是對事物變化活動的描述,這是動態描寫。

三、了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為了“鳥的天堂”呢?

2.學生根據查找的課外資料或其它知識加以介紹分析。

3.小結: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食物、水分,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1.播放“鳥的天堂”的完整課件。

2.出示思考題:

請你以導游或小鳥兒的身份,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如寫導游詞、寫詩,順溜??。

3.學生分頭準備。

4.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匯報交流。

五、總結全文。

大榕樹被大自然賦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了鳥的天堂。作為人類也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

六、作業。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巴金先生的《旅途隨筆》。附:板書設計

第一次

大榕樹

大、茂盛

鳥的天堂

第二次

群鳥紛飛

(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靜態

動態

《鳥的天堂》教案評價篇二

3、鳥的天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2.有關榕樹的資料、圖片、作者的資料。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鳥棲息的地方,鳥的樂園、有很多鳥……發揮學生想象。)

2.這個鳥的天堂在哪兒?你知道嗎?(一棵大榕樹)

3.介紹資料:這棵大榕樹在哪兒?結合你課前查找的資料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棵大榕樹在廣東省新會縣的天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都長出許多氣根,從樹枝上倒掛下來,鉆進土里,過些日子又長出新的枝干來。這樣不斷生長,它已長成了榕樹林,占地達16畝。被當地人稱為“神樹”。“天堂中的樂園”。又因為上面棲息著許多鳥,被人們稱為“鳥的天堂”。)

4.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去看一看那棵獨特的大榕樹。

二、自由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指名讀文,讀準字音。

投影出示練習: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2.自學生字,掌握字形。

重點指導:

梢:形聲字,與“稍、捎”區分。

暇:左邊是“日”,注意與“瑕”區分。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解決。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陸續:前前后后,時斷時續。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留戀:舍不得離開。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來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應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過來。暇:空間。文中指鳥太多,看不過來。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巴金爺爺幾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匯報交流。

學生甲: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

學生乙:課文5—9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的情景,10—13自然段寫的是第二次經過時所見到的情景。

3.理清課文的脈絡。

(1)作者是按游覽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學生匯報:

課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劃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贊美。

四、分小組合作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眾鳥紛飛的景象。

2.學習作者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導入:請同學們先聽一段樂曲,聽后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鳥朝鳳》錄音帶。鳥很多,鳥的天堂——板書。)

2.這節課,我們就和巴金爺爺一起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爺爺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學生接:大榕樹),第二次看到的是(學生接:鳥)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么感受?鳥兒又給你什么感受?

(榕樹——大、茂盛;鳥——多、歡快)

二、重點感悟。體會榕樹的奇特美和群鳥紛飛時的壯觀景象。

(一)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部分,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體會后放出聲音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用朗讀的形式加以匯報。

(二)匯報交流。

大榕樹:

1. 大

2. 學生甲: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3、(1)匯報讀,其他同學聽讀:哪兒讀得好?為什么?你聽出了什么?從哪兒聽出來的?(從不可計數體會出枝干數目很多,說明樹很大。)

(2)重點體會“真”字。

兩個“真”有什么不同呢?聽老師讀,體會一下。

出示投影:

學生體會出:第一個“真”意思是本來的,實際的。第二個“真”指的是確確實實。應讀出驚嘆的語氣。

學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3)重點體會“又”字。指樹根很多。

出示圖片:誰來指一指哪些是氣根?(體會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獨木成林的景觀。)

學生丙: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

(4)體會“臥”字。(樹占地面積大。)

(5)這株大榕樹占地面積有多大呢?誰查找到了這方面的資料?(學生答:一萬多平方米。)

(6)課下大家丈量了操場和教室的面積,大家計算一下:合幾個操場?幾個教室?(結合具體情況請學生作答。)

(7)經過換算,你有什么感受?(簡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讀句,談體會。

學生甲: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不留一點縫隙,說明樹葉多。)

(1)重點體會“堆”。請同學們演示,說明葉多而密。

學生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重點體會“顫動”。

(3)同學演示,體現微微地動態。

(從中我們體會到榕樹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學生丙:從對大榕樹特點的描述中,我們看出作者不禁在內心深處發出感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3.看錄像:榕樹的大與茂盛。

4.請學生反復朗讀這部分內容,突出重點詞句,體會榕樹的特點,在讀中表達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5.請學生畫板畫,體現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

1.播放課件錄相:“群鳥紛飛”的場面。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這部分的動態美的描寫。

2.導語,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所描繪的美。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重點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里的鳥兒多?

4.學生匯報。學生甲: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

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

學生乙: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

我們體會了“應接不暇”。應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說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起來。在課文里是說鳥太多了,眼睛看不過來了。

學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的姿態很多,種類也很多。

學生丁: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我們從中體會到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

5.教師借機指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那么,請大家想象一下,樹上還有什么姿態的鳥呢?(學生發散想象。)

6.看到這么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學生齊讀(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7.教師追問:

(1)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嗎?(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鳥的天堂。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過著幸福的生活。)

8.配上歡快的音樂,把美術課上畫的小鳥,“放飛”到大榕樹上。

9.再讀課文這一部分,體會熱鬧歡快的場面。

三、了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為了“鳥的天堂”呢?

2.學生根據查找的課外資料或其它知識加以介紹分析。

3.小結: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食物、水分,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維拓展,深化主題。1.播放“鳥的天堂”的完整課件。2.出示思考題: 請你以導游或小鳥兒的身份,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如寫導游詞、寫詩,順口溜……。3. 學生分頭準備。

4.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匯報交流。

五、總結全文。

大榕樹被大自然賦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了鳥的天堂。作為人類也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

附: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一、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組成新字再組兩個詞。

二、多音字組詞。

三、按句意選擇恰當的詞語。

展示 裂縫 顫動 陸續 留戀 茂盛

1.先先后后,時斷時續。()

2.裂開或自然露出的狹長細縫。()

3.不忍舍棄或離開。()

4.清楚地擺出來讓人欣賞,明顯表現出來使人知道。()

5.植物長得多而茁壯。()

6.短促而頻繁地振動。()

答案:

一、捎(捎去)(捎東西);梢(樹梢)(眉梢);假(放假)(假裝);暇(應接不暇)(空暇);暖(溫暖)(暖和);緩(緩和)(緩慢);潑(潑水)(瓢潑);撥(撥款)(撥動)

二、三、1.陸續2.裂逢3.留戀4.展示5.茂盛6.顫動

《鳥的天堂》教案評價篇三

一、背景知識

1.這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課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之情。課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晚飯后劃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寫作者不由得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感慨。

2.這篇課文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特別是通過聯想寫出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應當繼續訓練學生分辨事物和聯想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能分辨課文中的事物和聯想,初步認識這些聯想的作用。

2.學會榕、樁、戀3個生字,理解陸續、顫動等16個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熱愛南國風光的感情。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辨課文中的事物和聯想,初步認識這些聯想的作用。

難點:理解課文最后一句中前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要加引號。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

錄音,幻燈片。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

(1)出示課題。

(2)理解課題。

①天堂原來指的是什么?(原來指人死后靈魂住的極樂世界,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現在一般用來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③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①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②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討論、交流上面的思考題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或聯系上下文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榕樹、木樁、留戀。

(2)理解詞語,先解釋帶點的字。

縫隙:裂縫。

應接不暇:空閑,沒有事的時候。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4.默讀課文。

給課文分段,并說說分段的依據。(按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所聞來分,分成兩部分,也可以把出發和離開單獨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5.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1、6題。

(2)朗讀課文。

《鳥的天堂》教案評價篇四

教學內容及設計理念:

《鳥的天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主要記敘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們兩次游歷“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美麗的大榕樹和群鳥歡鬧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熱愛和贊美。這本來就是一篇經典課文,再加上現在人們對生存環境保護地重視,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內涵。因此,在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運用好詞好句,學會寫簡短的解說詞。

2、能力目標: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感悟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閱讀想象畫面,欣賞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媒體的運用 ppt課件

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1、師:相傳在四百年前廣東新會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有塊泥潭小島,一天一只仙鶴看中了這兒環境優美便銜來一根榕樹枝,說也奇怪這棵榕樹很快的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像浮動的綠洲。一個美麗的清晨,這只仙鶴帶來了成千上萬只仙鶴,每于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嘎嘎呼喚,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為壯觀。那一片和鳴諧調的天籟之聲,“人間那得幾回聞”,成了南國的一道奇觀——鳥的天堂。板書課題《鳥的天堂》。

2、釋題: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小鳥的樂園)。你認為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成為“天堂”(環境優美,物產豐富)帶著這種美的感受讀一讀課題:《鳥的天堂》

3、質疑:“鳥的天堂”指什么?為什么叫“鳥的天堂”?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把課文讀通讀順,注意發音,難寫的字要留意;整體感知課文,初知大意,同時著重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么時候,每次看到了什么?

次序 時間 作者見到了什么 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讀“美麗奇特的大榕樹”

在學生整體感知后,進行自主閱讀,要求:找出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各抒己見。

1、師板書(畫一棵榕樹)一株榕樹便天堂,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觀看視頻資料)

2、你看到了一顆怎樣的樹?(大、綠、茂盛、生機勃勃……)要求學生把他想到的寫在黑板榕樹上。

3、作者看了榕樹后有什么感慨?(板書 :“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認真讀讀課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點: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茂盛的榕樹,看不見主干在什么地方。

師:四百多年前,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形成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相當于150個多媒體教室那么大)(哇!)

師:稱贊它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我有機會看請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樹木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進泥土里。

教師結合課件介紹畫面

師:稱贊它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師:怎樣理解 “臥”?

師:稱贊它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齊讀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點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誰來讀讀這段話的第一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榕樹生命力旺盛。

師:榕樹生命力旺盛是怎樣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綠葉……”

師:讀這段話你從哪里具體體會到榕樹的生機勃勃?

生: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自己輕輕讀第3句話。

師:注意到這個“似乎”了嗎?去掉“似乎”你再讀一讀。

師:你覺得有“似乎”和沒有“似乎”有什么不同?(有了“似乎”作者想到的)

師:讀出似乎有似乎沒有的感覺。

師:讀這句話,你沒有疑問嗎?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看看有沒有自己的見解?

生:交流討論

師:為什么說有生命在顫動? 請同學說見解,并根據自己的見解認真讀課文。生:葉子在涌動; 生:風吹的;

生:鳥在葉子中葉子才顫動;

師:也許是葉子在涌動,也許是風吹葉子;也許是鳥兒藏在葉子當中,“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所以作者感到(引讀)

生:“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師:這是風在吹樹葉在動,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說(引讀)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這是小鳥在動生命在動,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說(引讀)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這也是作者的心在動,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說(引讀)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這也是我們讀者的心在顫動呀,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說(引讀)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3)小結7、8自然段

師:作者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述了生命的顫動,用我們的朗讀來再現這文字的生命!引讀“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

師:課文7、8兩個自然段集中描寫大榕樹,給大家點時間看誰記得最多?

師:文學巨匠巴金爺爺的文字是多么優美讓我們把課文第7、8自然段背下來吧!課件出示小鳥飛來的畫面

師:瞧,來了一只白鷺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它在叫什么呢?

師:它是路過的,見到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決心在這安家,它將怎樣勸說同伴?可以用課文中的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語句。

b:品讀“眾鳥紛飛”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從聲音、形狀、大小、數量、顏色、形態等方面來描寫)

師:稱贊它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鳥的天堂”熱鬧的景象。)

師:稱贊它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師:把這一部分背下來吧!

(四)綜合探究

1、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究,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實質:為什么這里會成為鳥的天堂?

2、師:廣東新會小鳥天堂景區為了更好地宣傳,吸引游客前去參觀,現向全國小學生征集”小鳥天堂”廣告語,入選者將獲得2010年免費參觀貴賓券,你不想試一試嗎?(親近小鳥,擁抱自然;萬鳥安居古榕樹,獨木成林變天堂)

3、小結:樹與鳥,鳥與水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多么生動活潑的畫卷呀!這里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多的人間天堂吧!

(五)情感誦讀

1、再現小鳥、大榕樹和巴金的圖片。

2、師:巴金爺爺來到鳥的天堂,看到這里的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藏不住感情,筆尖流動,寫下了《鳥的天堂》一文。讓我們再來細讀品味一下課文。教師和學生一起配樂感情朗誦課文,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之情。

(六)實踐拓展

“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你熟讀課文內容,并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板書設計

鳥 的 天 堂

樹 鳥 大 綠 多 可愛

茂盛 生機勃勃 大小不一 形態各異 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真是鳥的天堂啊!

標簽: 應接不暇 不可計數 有什么不同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