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頭條:【電商快評】亞馬遜市值暴跌萬人裁員陷入“水深火熱” 業績不佳 擴張失速 面臨多方“圍剿”

時間:2022-11-18 16:45:42    來源:網經社    

11月9日,美股收盤亞馬遜股價下跌4.3%,導致其市值從2021年7月的1.88萬億美元創紀錄收盤水平下滑至大約8790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蒸發1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11月16日,亞馬遜證實該公司已經開始裁員,據悉亞馬遜的目標是裁員約1萬名員工,裁員將持續到2023年。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快評給予解讀。(更多詳見網經社專題:http://www.100ec.cn/zt/amazonsg/)

觀點一:業績增長放緩,低于市場預期。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亞馬遜近期市值蒸發1萬億美元,計劃裁員1萬人跟其業績不佳,投資者信心不足,擴張過快也導致了成本飆升需要通過裁員來控制成本。今年三季度,亞馬遜營業收入1271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多項業務的銷售額增長在該季度放緩,匯率利空也在增加,同時亞馬遜預計四季度營收也顯著低于市場預期。所以亞馬遜將采取暫停一些部門招聘并縮小一些產品和服務等措施以“勒緊褲腰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鼎匯出海跨境電商研究院創始人高長春表示,亞馬遜宣布裁員原因系:一是不穩定的宏觀經濟給亞馬遜帶來巨大的沖擊;二是虧損是導火索,亞馬遜在今年第二季度發布的財報中顯示虧損超過了20億美元,Q2的營收同比增長7.2%,是近20年來增長速度最慢的一次。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與劍表示,從企業自身來看,2022年亞馬遜Q1和Q2持續的虧損,即便Q3有所緩解,但依然低于預期,尤其公司在疫情期間大力投入物流,配送網絡在過去的兩年半的時間翻了一倍;其次,云計算的同比增速連續下滑第三個季度,從二季度33%下降到27%,同時經營利潤率略微下滑至26%,在經濟下行期,企業的現金流面臨壓力,其股價下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亞馬遜2022年不盡如人意的財報,也讓亞馬遜不得不作出戰略性調整,2019年-2021年受線上購物激增影響快速擴張的業務和人員,首當其沖,引發業務收縮和裁員。這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寒冬,也是防患于未來可能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當前,依靠過去幾年在電商基礎設施層面的大幅投入,相關報告顯示,2021年亞馬遜市占率位居美國電商第一達40.4%,同期沃爾瑪電商占比7.1%。綜合考慮品類結構、基礎設施因素,預計亞馬遜在北美市場的電商份額中期仍將進一步提升。成本端,目前國際油價、集裝箱運輸成本正環比改善,疊加公司對倉儲運營策略的調整,履約成本有望下行。隨著公司裁員1萬人,削減人員招聘,降低資本開支,將會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可能迎來公司健康良性發展。”王與劍稱。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CEO朱秋城表示,其實亞馬遜是非常注重業務穩定性和團隊穩定性的企業,有如此大規模的裁員舉動說明它已經感受到因全球經濟的惡化,以及市場帶給它們的壓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亞馬遜一直有大企業病,比如人手過剩,以及業務交付能力的不足,而在全球經濟逆行的背景下,裁員是必然的。

觀點二:成本持續攀升,高速擴張埋下隱患。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潛海匯創始人兼CEO操龍輝表示,疫情爆發以來,亞馬遜從2019年底到2022年初,全球員工總人數從80萬直接擴張到160萬,以應對疫情刺激的線上消費需求。自2022年初,全球疫情放緩且部分地區逐步開放,消費者重新返回到線下實體消費,加上近年來全球經濟放緩及通貨膨脹,亞馬遜零售業務增長緩慢,亞馬遜此次減員早在行業預測當中。今年,跨境電商行業也出現諸多裁員現象,幾乎涉及到全生態;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活下來、修內功、降成本和增人效是當務之急;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變化,面對尚未結束的全球疫情,我們還是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亞馬遜當前的處境除了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與自身的發展戰略也脫不開關系。數據顯示,2018年亞馬遜的員工人數為56萬人,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員工人數為約160萬人,短短3年便增長了86%。2021年現任CEO賈西開始掌管公司,恰逢全球疫情剛剛爆發,給電商等在線業務帶來發展紅利,亞馬遜便開始大規模擴張。不過,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疫情紅利消退,華爾街投資者越來越不看好科技巨頭,且急速擴張導致的高額成本也讓亞馬遜不堪重壓,多種因素導致其業績增速開始放緩。

除了裁員之外,亞馬遜還通過削減庫容、收縮項目來控制成本。今年以來,亞馬遜接連關閉了書店和一些快閃店等實體店鋪,并陸續關閉、取消或延遲一些新的倉庫地點。除此之外,遠程醫療服務項目Amazon care、自主送貨上門機器人Scout等多項業務都已被關停,幾乎所有美國客戶服務呼叫中心都被關閉。寒冬之下,亞馬遜開始斷臂求生。”張周平表示。

“今年以來,受通貨膨脹、電商紅利消退等影響,作為電商巨頭的亞馬遜成本持續飆升、在線及跨境業務增長停滯。高速擴張埋下隱患除了外部因素影響,亞馬遜如今面臨的窘境,與其前期經歷的一輪高速擴張也有極大關聯。”朱秋城表示。

觀點三:全球經濟下行,市場投資情緒降低。

王與劍表示,近期以來,大規模裁員的不止亞馬遜一家,在市場寒流沖擊下,硅谷的其他企業也在進行大規模裁員,就比如Meta、微軟和被馬斯克收購的Twitter。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經濟惡化,像亞馬遜之類的大型科技公司也未能免受威脅整體經濟的經濟風暴的影響。

張周平表示,當主要科技公司的業績下滑并進行大規模的裁員時,就說明經濟正在衰退。自2022年以來,科技股和成長型股票一直備受打擊,加之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進一步抑制了對該行業的投資情緒。數據表明,美國前五大科技公司的市值今年總計蒸發了近4萬億美元。

觀點四:市場競爭激烈,面臨多方“圍剿”。

張周平表示,當前,亞馬遜雖依然是全球電商“領頭羊”,但也面臨著多方對手的“圍剿”,面臨著流量下滑的局面。除海外電商平臺的eBay、Wish、Walmart、Shopee、Lazada、Allegro、MercadoLibre、Joom外,也面臨著國內跨境電商平臺例如:阿里國際站、全球速賣通、京東全球貿、TikTok Shop、拼多多Temu、敦煌網等等的競爭。從2021年開始,沃爾瑪的線上平臺開始向國內賣家開放,相關數據顯示,沃爾瑪電商零售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3%上升至2021年的8%。不僅如此,根據Finbold最新數據,亞馬遜在美國的在線流量增長率僅為28.12%,而SHEIN的增速卻高達183.45%。

王與劍表示,然而2021年沃爾瑪電商收入增長89%,遠超亞馬遜16%的增幅。此外Shopify、Temu、Shein 等電商平臺分流部分第三方賣家,特別是海外版拼多多Temu 進入美國,商品品類與亞馬遜3P業務重合度較高,低價的定位可能對亞馬遜的增量帶來沖擊。

“很多亞馬遜上的大賣家都在逐漸擺脫平臺“依賴癥”,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做獨立站、線上+線下雙線運營等。其實不光是亞馬遜平臺在裁員,包括國內的賣家一直在斷斷續續的裁員,臉書母公司Meta和推特近期也陸續宣布大幅裁員。在我看來,裁員只是企業降本增效的一種手段,通過優化公司的人員結構和業務結構,實現一個長期有利潤的生存模式,裁員本質上還是全球跨境市場變化、盈利模式變化和經濟衰退給企業帶來的挑戰。”高長春表示。

標簽: 電子商務 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