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國際部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獲悉,聯合國環境署近日發布了一篇文章:世界湖泊正面臨威脅,而且這些威脅相互關聯。湖泊富含生物多樣性,且為人類提供娛樂和食物,同時有助于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所以保護湖泊意義重大。綠會國際部現將該文章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在全世界,河流、冰川融化、地下水和雨水形成的湖泊在人類文明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包含了地球表面90%的淡水,容納了一系列野生動物,使農業、漁業和工業發展成為可能。然而,由于氣候變化、污染、采礦、人口壓力和不可持續的土地使用方式,它們的范圍和生物多樣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淡水生態系統失去的范圍和生物多樣性比世界上幾乎任何生態系統都要大。
(資料圖片)
湖泊面臨的威脅是相互關聯的。全球變暖加劇了湖泊污染,例如,導致更頻繁、更強烈的洪水,導致營養物質、表面污染物和固體廢物被沖入河流和湖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1年旗艦報告《與自然和諧相處(Making Peace With Nature)》表示:“在過去二十年中,水污染繼續惡化,增加了對淡水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威脅。”
肥料是當前糧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是河流和湖泊污染的主要來源。雨水將肥料中的營養物質沖刷到水道和湖泊中,這可能導致破壞性藻類的大量繁殖,預計到2050年,這些藻類數量將至少增加20%。
廢水是另一個污染威脅。據估計,全球多達80%的廢水未經處理就進入水體,對人類和生態系統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聯合國決議呼吁對湖泊采取行動
認識到這些威脅,聯合國環境大會于2022年3月通過了一項關于可持續湖泊管理的決議。它呼吁各國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湖泊,同時將其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計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淡水專家莉斯·穆林·伯恩哈特(Lis Mullin Bernhardt)表示:“這是聯合國有史以來第一項專門關注湖泊可持續管理的決議,沒有區分淡水湖、堿性湖、咸水湖或蘇打湖。我們希望這將有助于激發資金和努力,保護和更好地管理對人類福祉如此重要的湖泊。”
專家表示,最近全球商定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定義,有助于促進以環保和成本效益高的方式可持續利用湖泊提供的服務,并應對湖泊面臨的一些挑戰。
(圖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Joakim Harlin 攝。圖片描述:愛爾蘭威克洛郡安納莫湖(Lake Annamoe, County Wicklow, Ireland),這個小型私人湖泊養有鱒魚,適合飛釣愛好者。)
以下是保護湖泊的三個理由:
湖泊是生物多樣性的天堂
(圖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Duncan Moore攝。智利圣佩德羅德阿塔卡馬湖(Lake San Pedro de Atacama, Chile)的火烈鳥。)
人類、植物、微生物和動物都依賴于健康的湖泊。湖泊作為候鳥的中途停留地發揮著特殊作用。湖泊是生物多樣性的巨大源泉,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庫。總生物多樣性的6%,即超過140000種被描述的物種,包括55%的魚類,依靠淡水棲息地生存。然而,大自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退。全球780萬物種中,有約100萬物種面臨滅絕。投資于包括湖泊在內的自然基礎設施是有意義的。
《與自然和諧相處》報告指出:“減少人口稠密、生產性和人類改造的景觀和淡水系統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壓力是一項關鍵的保護戰略。”
湖泊提供娛樂和食物
(圖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Joakim Harlin 攝。烏干達維多利亞湖濕地岸區。)
世界各地的湖泊在提供食物和維持生計方面具有價值,并具有娛樂和內在價值。湖泊里有種類繁多的魚類,包括鱘魚,鱘魚可以長到6米,體重超過680公斤。
一些湖泊是重要的食物來源。按表面積計算,世界第二大湖維多利亞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非洲水生研究和教育中心稱,該湖支持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漁業,每年生產100萬噸魚,并支持400萬人的生計。
湖泊有助于應對氣候危機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Andrei Chugunov 攝。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其淡水量與美國的五大湖大致相同。)
湖泊有助于保持地球涼爽并吸收洪水。盡管湖泊、河流和濕地僅占其陸地表面的5%至8%,但它們卻擁有全球土壤碳的20%至30%。保護和恢復湖泊是緩解努力的關鍵,也是幫助生態系統和人類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的關鍵。
例如,湖泊被用來為城市降溫。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實施了世界上最大的可持續湖源冷卻系統。它利用冷湖水作為可再生能源。
2021-2030年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行動(UN Decade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 2021-2030)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其合作伙伴牽頭,涵蓋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這是一項全球性的行動呼吁,它將匯集政治支持、科學研究和財政力量,大規模擴大修復規模。 了解你如何為聯合國十年作出貢獻。
原文參看: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story/interlinked-threats-facing-lakes-and-why-we-need-protect-them
整理/Daisy
審核/Lucy
編輯/Pierre
上一篇:【智惠農民】野生鯉魚也瀕危!水生物種的野生型正受威脅|今日熱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斷網》廣州首映(引題)郭富城:打斗比“孫悟空”還多(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2月25日,“首映在廣州”系列活動迎來電影《斷網》
2023-02-27 15:52
原標題:智能農業未來已來——《智能農機技術路線圖1 0版》圖書推介會在京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白至潔2月25日下午2點,由電子科技大學出版
2023-02-27 14:48
原標題:云南文山新春彝族文化藝術展演異彩紛呈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通訊員普佳勇2月25日,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七花廣場,由
2023-02-27 14:43
原標題:關注留守兒童議題電影《撥浪鼓咚咚響》廣州展映青年導演白志強(右2)、主角惠王軍(右1)與觀眾見面廣州市電影家協會供圖中新網廣州2
2023-02-27 14:43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2個項目入圍終評中新網2月27日電27日,據國家文物局微信公眾號消息,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
2023-02-27 14:35
原標題: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研究院之間打破館際、行業資源壁壘創新聯動(引題)解密古文獻四大發明背后的文化密碼(主題)北京晚報記者
2023-02-27 14:48
原標題:講述香港故事推廣香港旅游2月24日,“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主題展亮相北京。該展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3年全面推廣香港旅游
2023-02-27 09:37
原標題:國產電影“全球能見度”不斷上升(專家解讀)受訪專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西班牙《機密報》網站報道稱,當下是視聽
2023-02-27 09:41
原標題: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引題)填補研究空白刷新歷史認知(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趙曉霞“哪些研究空白被填補?中華民族多元一
2023-02-27 09:42
原標題:嗨,這夠勁兒的秦腔!人民日報記者詹媛張哲浩李潔【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一個“
2023-02-27 09:39
原標題:人們對這場“讀書人的聚會”有何期待(主題)——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側記(副題)光明日報記者陳雪直到2月26日,為期3天的第35屆北
2023-02-27 09:48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123歲的上海佘山天文臺即將完成修繕向公眾開放興建于1900年的上海佘山天文臺歷經兩年修繕后即將向公眾開放。作為我國首座
2023-02-27 08:40
原標題:城市轉角的“逆光”書店照亮你的心在上海有這樣一家書店,面積不大,但一進門就鋪著平緩的盲道,每一件家具都沒有棱角,還分布著無障
2023-02-27 08:37
原標題:北京人藝話劇《雷雨》新一輪演出圓滿收官(引題)隨時代發展賦予經典更深理解(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不愧是經典!從劇本到表演,
2023-02-27 08:52
原標題:“桑巴往事”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引題)楊雪霏:彈出古典吉他的更多可能(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倩上半場,埃托爾·維拉-羅伯斯《
2023-02-27 08:34
原標題:金巍為全部16首作品譜曲(引題)中央歌劇院古詩詞音樂會情韻動人(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鋼琴氣勢十足地奏出強音,舞臺正后方
2023-02-27 08:36
原標題:上海愛樂登臺國家大劇院,上昆全本《牡丹亭》晉京,上芭海外巡演蓄勢待發(引題)?春風借力,上海出品抵達更多“詩和遠方”(主題)
2023-02-26 18:51
原標題:從歷史學角度重新審視“平庸之惡”張弘納粹德國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1942年出席萬湖會議,被任命負責執行屠殺猶太人的最終方案,并且
2023-02-26 17:55
原標題:來自北大荒的女作家陸星兒鐘振奮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中國文壇,有一個特別的現象,那就是一大批知青作家的集體登場,他們以自己過
2023-02-26 15:42
原標題:《斷網》廣州辦首映禮郭富城林家棟上演“相愛相殺”中新網廣州2月26日電(記者程景偉)“首映在廣州”——電影《斷網》首映禮25日在廣州
2023-02-26 15:53
原標題:《女士的品格》中出演職場女強人(引題)?萬茜:自己跟姚薇的打拼心態很接近(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都市劇《女士的品格》正在湖南
2023-02-26 15:52
原標題:為什么我們期待去現場看演唱會等待了1170天,浙江的演唱會市場終于回歸了。2月14日,薛之謙2023年“天外來物”巡演首站官宣——3月18
2023-02-26 15:41
原標題:《安娜·卡列尼娜》華麗舞美詮釋安娜愛情悲劇王潤俄語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將托爾斯泰文學巨著濃縮成為兩個小時的舞臺劇本,自201
2023-02-26 15:40
原標題:文學批評不可能遠離“現實”洪子誠我認識孟繁華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當時是我的領導,所以我一直尊稱他為“老孟”,都不敢直呼他
2023-02-26 14:48
原標題:天津:老城里的手藝人光明日報記者劉茜陳建強一處處非遺展館,一件件非遺實物,一個個非遺故事,承載著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彰顯
2023-02-26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