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世界時訊:世界無煙日 聊聊那些關于吸煙的認識誤區

時間:2023-06-08 16:36:23    來源:科普中國網    

我國是世界上吸煙人數較多的國家之一,目前“煙民”已超過3億人。近些年,隨著健康理念的不斷普及,全民健康素養水平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吸煙對身體的危害,自覺戒煙,并加入到控煙行動中。但是,仍有很多人認為吸煙只會引起肺部疾病、二手煙吸得少就安全、吸電子煙不影響健康······今天,藥娃就來和您聊一聊那些關于吸煙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吸煙只引起呼吸道疾病

我們都知道,吸煙會損害肺部結構、肺功能和呼吸道免疫系統功能,引起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和塵肺等。其實,煙草煙霧中含有的致癌物,還會引起體內關鍵基因發生永久性突變,使正常生長調控機制失調,導致惡性腫瘤發生,常見的如肺癌、口腔癌、喉癌、膀胱癌等,女性還可導致宮頸癌。此外,吸煙還可增加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資料圖】

證據表明,吸煙會使血管腔變窄,動脈血流受阻,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改變,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發病風險就越高。

此外,吸煙能抑制胰島素的生成,長期吸煙還可引起脂肪組織的再分布,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誤區二:二手煙對健康危害小

有人說“主動吸煙危害才大,我不吸煙或者被動地少吸點,沒事”。其實,不吸煙者暴露于二手煙,也會增加吸煙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二手煙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與致癌物,如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而且并沒有所謂的“安全水平”,短時間暴露同樣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研究顯示,兒童對二手煙更加敏感,二手煙暴露可導致兒童哮喘、肺癌和冠心病等疾病發生率增加。

誤區三:吸電子煙不危害健康

數據顯示,我國電子煙使用率已上升到0.9%,使用人數將近1000萬人,其中又以青少年比例最高。

其實,電子煙并非絕對安全。研究表明,電子煙煙液中同樣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包括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等,其中甲醛、乙醛分別被國際癌癥研究所列為1類、2B類致癌物)。電子煙加熱溶液產生的二手氣溶膠是一種新的空氣污染源,氣溶膠中的金屬含量可能比可燃煙草卷煙中的多。

此外,電子煙“調味劑”是吸引青少年嘗試電子煙的重要原因,而且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后更容易使用卷煙。“調味劑”加熱后同樣會產生有害物質,產生的煙霧還具有細胞毒性。

誤區四: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藥物”輔助戒煙

很多煙民知道吸煙不好,也曾嘗試戒煙,然而由于長期形成的煙草依賴性,一旦停止或減少吸煙量后,就會出現一系列難以忍受的戒斷癥狀,常常半途而廢。其實,戒煙也有“藥物”輔助,或許能助你一臂之力。這些藥物稱之為“戒煙藥物”,可以緩解戒斷癥狀,輔助戒煙者提高戒煙成功率。

但請注意,不是所有的吸煙者都需要使用戒煙藥物才能戒煙,對于存在藥物禁忌或使用戒煙藥物后療效尚不明確的人群,是不推薦使用的,如非燃吸煙草制品使用者,少量吸煙者,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未成年人等。

目前我國已批準使用的戒煙藥物有:(1)非處方藥:尼古丁貼片、尼古丁咀嚼膠;(2)處方藥:鹽酸安非他酮緩釋片、伐尼克蘭。這些藥物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監測是否發生不良反應、是否規律服用以及評估戒煙效果如何等。

誤區五:吸煙對用藥沒有影響

當你和飲酒者說,服藥期間不能喝酒,否則會影響藥效,他可能會聽;但當你和吸煙者說,服藥期間不能吸煙時,他卻不一定會聽,還會反駁說,煙草吸入后在肺里轉一圈就出去了,不像酒精會和藥物在肚子里碰面。

其實,煙草也會影響藥效。煙草中的有害物質能增強體內酶活性,加快藥物代謝,使血液中藥物濃度降低,不利于疾病的穩定控制。較為常見易受影響的藥物有華法林、氨茶堿、硝苯地平、胰島素、法莫替丁、口服避孕藥等。此外,煙草中的尼古丁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當服用鎮靜催眠藥時,會使其鎮靜作用減弱,降低療效。

吸煙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遠離煙草,不主動吸煙,敢于對二手煙說“不”。清潔空氣,讓我們自由呼吸!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