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眾多的天然湖泊中,有一種地震堰塞湖可以說是湖泊中的另類。地震堰塞湖是由地震引發河道兩側山體發生崩塌,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
【資料圖】
四川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地區,由于特殊的地質地貌環境,尤其是處于多峽谷地區,強烈地震往往形成規模眾多的堰塞湖。
其中僅1933年的疊溪7.5級大地震就形成10余個地震堰塞湖,其中有8個保留至今,成為罕見的地震堰塞湖群。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更是多達132個,其中的唐家山堰湖保留至今,成為迄今最年輕的堰塞湖。
歷史上的地震堰塞湖形成之后大多在數天內潰決,能保留下來讓后人一睹尊容的鳳毛麟角。當災難過去,這些曾經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和威脅的堰塞湖逐漸穩定,威脅解除,它們無比安靜地躺在深谷之中,既是曾經災難的記錄者,也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讓人閱讀不盡。
▲松坪溝地震堰塞湖群。攝影/andylee101(圖蟲創意)
01疊溪-松坪溝
疊溪,又稱西陵,漢武帝在此設置蠶陵縣。一直是歷朝的邊防重鎮,與松州、茂州同是唐朝抗擊吐蕃的前哨陣地。這里還是連接北方絲綢之路與南方絲綢之路的河南道上的要津,是松茂古道上的重鎮。
這座古城,連同那幽遠、神秘的歷史,于1933年的7.5級地震中瞬間消失。疊溪大地震,形成了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震遺跡,在世界范圍內也極為罕見。沿岷江及其多條支流形成了串珠狀的地震堰塞湖、極其壯觀的崩塌—滑坡群、地裂縫及地震斷層帶、疊溪故城及羌寨遺址等地震遺跡。
▲疊溪-松坪溝地震堰塞湖群。
這次地震,使疊溪城及附近21個村寨覆沒,疊溪古城南移40-60米、下陷280-300米,6865人瞬間失去生命。在X度震中區內形成了十余個地震堰塞湖,保留至今的仍有8個。
它們是位于岷江上的大海子、小海子(疊溪海子),位于其支流一松坪溝內的上、下白臘寨海子,上、下水磨溝海子,公棚海子以及魚兒寨海子。地震時在岷江的銀瓶崖、大橋、疊溪(小橋)三處峽谷段形成了三大堰壩,隨后三個堰壩連成一片,在岷江峽谷中形成一片平湖,湖面逶迤約12公里,最寬處約2公里。
震后45天的10月9日下午7時許,疊溪堰壩突然潰決,積水傾湖涌出,波濤洶涌、吼聲震天、長軀直下,使茂縣、汶川、灌縣沿江兩岸村鎮之農舍、田地、糧食、財物等被席卷一空,人員及牲畜傷亡慘重,就連都江堰的魚嘴及飛沙堰也遭到破壞。如今,這里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破壞遺址之一,堪稱九環線上之一絕。
▲松坪溝地震堰塞湖群。繪圖/楊金山
疊溪海子實際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僅寬約1公里,但卻長達10公里,海子最深處有98米,平均深82米。海子由上下兩個接連而成,形如豆莢。周圍青山環抱,湖岸翠草叢生,湖水碧波蕩漾,景色優美迷人。1986年6月15日海子再次決口,1200名游客被困。如果天氣晴朗,透過清澈的湖水,能清楚看到當年塌入水底的城墻、拱頂和街道。
在疊溪古鎮遺址區,至今還可以看到殘留的東城門、城隍廟的石碑石柱;火藥局的火藥碾、唯一保留的一段城墻和刻有“蠶陵重鎮”的巨石、地震中裂開的樊梨花點將臺以及階梯狀垮塌形成的梭梭寨遺跡等,使這里成為世界上最完整的地震遺址之一。
松坪溝發源于日多沃山之魯茲郎古,全長39公里,以公棚海子、水磨溝、白臘寨海子為核心景區,距疊溪地震遺址12公里。松坪溝以串珠狀的地震堰塞湖為其特色,主要有白石海、墨海、上下白臘海、長海、魚兒寨等6個海子。
▲疊溪海子。攝影/楊建
02雷波馬湖
馬湖又稱龍馬湖,彝語“哈瑯署火”,是與邛海、瀘沽湖齊名的四川第三大天然深水湖,距雷波縣城47公里。馬湖相傳古人以牝馬系湖岸,湖中龍出與之交后產異馬,因而得名。海拔1100米,長5.63公里,寬1.3公里,最寬處2.3公里,水域面積7.24平方公里,蓄水4.81億立方米,平均水深66米,最深處134米,是我國已知的第四大深水湖泊,也是國內面積最大、世界罕見的地震堰塞湖。
馬湖為高山湖泊,屬金沙江支流,南有三條小溪流入湖區,流域面積106平方公里,整個流域呈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8.5公里的葉面扇形,南、北、東三面低,西面高,主要溪流有額子溝、東部溝、西部溝三條河流,其中東部溝水量最大,額子溝次之,西部溝最小。馬湖為一完整獨立的水文單元,湖水的補給主要是大氣降水,湖水排泄通過地下徑流由南往北排泄,湖泊底部巖石組成隔水性能良好,這也是馬湖之水能匯聚與此的原因。
▲馬湖中的小島 。攝影/攝影師小乙兔(圖蟲創意)
位于峽谷之中的馬湖,三面環山,金沙江從其東側咆哮而過,風光秀麗。馬湖在平面上如一彎梳月,湖區港灣深幽,湖岸曲折多變,湖底巖層光滑細膩,湖水盈盈,清澈透明,共計10個大的港灣,3個小島。在其周圍分布有龍湖溶洞、大海包(金龜戲水)、海馬石、母豬臥崖、鵝公飛渡、五馬歸槽、大梳月、天門雄陳、藍蛇攆龜、金海山臥佛、猴子巖、諸葛亮點將臺等數十個景點。其中還有一個離島——金龜島和一個半島——雙海包,島上有全國唯一的彝族寺廟孟獲殿。
馬湖四季皆美。春天,碧波蕩漾,兩岸桃花梨,各種杜鵑爭奇斗艷;盛夏,碧水藍天,青山疊翠;秋天,湖畔稻花飄香,湖周群山盡染;冬天,四周雪海茫茫,周天寒徹,而馬湖卻仍綠水漣漪,像一顆鑲嵌在白玉上藍寶石。
▲馬湖 。攝影/楊建
馬湖的成因,歷來有多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是距今200萬年以來的第四紀冰川消融,冰磧石塊堆積成堤,潴水而成的冰川堰塞湖;有人認為是巖溶塌陷形成的巖溶湖泊;還有人根據馬湖所在地區的構造發育狀況,判斷是構造斷陷形成的構造斷陷湖。但近來,有不少地質專家根據馬湖的地質背景、堤壩、馬湖四周的堆積物形態及特征,以及馬湖的分布形態與特征,從而推斷馬湖為地震形成的山體崩塌,堵塞河道形成的構造地震堰塞湖泊。
馬湖位于涼山斷塊活動斷裂構造區的南側,新構造活動較強烈。活動斷裂有老營盤斷裂、子壩斷裂。這兩條斷裂在歷史上曾形成多次地震,如1216年3月17日便發生過7.0級地震。史料記載,這次地震曾造成“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那么馬湖是不是這次地震形成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早在2000年前,馬湖和璜瑯均多次置縣設府,是雷波縣境內歷史最悠久,文化最發達,位置最為重要的古鎮。史料中早有 “西漢時馬湖為臨池潛,湖水潛流入金沙江”這樣的文字記載。從而說明在西漢時期,璜瑯河斷流堰塞的馬湖業已存在,而1216年的馬湖地震卻發生于1300年之后。
馬湖形成時代似乎難以確定,好在馬湖湖堤和四周廣泛分布的地震堆積為我們揭開謎底提供了依據,地質學家們通過對滑坡堆積體成分、形狀的研究最終確定馬湖崩滑體為一組史前古崩滑體群,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之間的數次大規模崩滑,從東到西先后曾發生5次崩滑,這5次崩滑產生的巨大崩滑堆積物堰塞了古璜瑯河,從而形成了馬湖。其中,最晚一次崩滑堰塞距今已11萬了。
▲馬湖中的小島 。攝影/楊建
03唐家山堰塞湖
唐家山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境內,其堰塞壩位于北川老縣城曲山鎮上游4公里處。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唐家山大量山體崩塌,兩處相鄰的巨大滑坡體夾雜巨石、泥土沖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堰塞壩體長803米,寬611米,高82.65至124.4米,方量約2037萬立方米,上下游水位差約60米。
“512”大地震在四川境內形成了132處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是危險等級最高、潛在威脅最大的一個。對這座瞬間形成的天然“懸湖”,要不要處理?如何處理?成為當時全球高度關注的焦點。但人們關于地震堰塞湖的痛苦記憶很快幫助我們下定了決心。據資料記載,1786年四川康定地震、1933年四川疊溪地震,均形成過堰塞湖。堰塞湖的潰決,致使下游死亡人數是地震死亡人數的數倍。而據科學研究表明,21%的堰塞壩在形成后1天內潰決,48%在10天內潰決,78%在6個月內潰決,88%在1年內潰決。對于唐家山堰塞湖,如不進行人工干預,其一旦潰決,其破壞力將超過歷史悲劇而創造新的災難記錄。
▲唐家山堰塞湖救災現場(@源于網絡)
于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世紀大搶險隨即展開。從5月26日開始,數十臺推土機、挖掘機以及其他重型機械通過1架從俄羅斯米租來的米-26直升飛機和5架米-17直升飛機吊運至壩體,同時到來的還有數千名武警水電官兵,經過近1個月的艱苦卓絕的奮戰,一條長約500米、寬約50米、深12米的泄洪槽宣告完工。 6月7日,這條泄流渠開始往外排水,6月10日泄流渠流量迅速增加,宏大的濁流,攜裹著泥沙,奔騰而出,氣勢磅礴,勢不可擋。懸在下游災區200多萬人民頭上懸湖危機解除,唐家山堰塞湖創造了世界搶險救災史的奇跡。
當一切危機過去,唐家山堰塞湖靜靜地躺在群山之中,平靜而安祥。2011年,由于水位下降,曾淹沒在水下的漩坪場鎮在三年之后第一次重現天日,讓人唏噓不已。
在一段時間,關于這個大型堰塞湖是挖除還是保留曾引起不同的爭議。在經過多方論證后,最終決定保留堰塞湖,并將與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一起聯合打造成5A景區。如今,四川省綿陽市成立的唐家山堰塞湖管理局已完成堰塞湖左岸裂縫、右岸滑坡的治理,堰塞湖泄流明渠、唐家山大型滑坡體應急治理和禹里鄉防洪堤等工程,以及人行索橋、應急搶險公路等配套工程也已完成,昔日的“水魔”正在成為美麗的家園和留存有“5·12”特大地震災難記憶、傳承著羌民族悠久的人文歷史與燦爛的民族文化、記載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和無疆大愛文化的秀美景區。
▲如今的唐家山堰塞湖,攝影/秋石(圖蟲創意)
-END-
參考文獻:
李忠東,譚祎波等,《天下四川—四川好玩最指南》,中國旅游出版社,2014年;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港劇《輕·功》聚焦“武行”(引題)主演黎耀祥:輕功是自在的人生態度(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徐語楊2010年,香港電視劇《巾
2023-01-16 16:44
原標題:《月歌行》中洛寧仙子惹人愛(主題)鄭合惠子:不斷更新角色履歷表(副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梳著簡潔素雅的發髻,衣袂飛
2023-01-16 16:56
原標題:謝灶、開油鑊、蒸糕、洗邋遢、貼揮春辭舊迎新每天都有不同安排(引題)廣州人過年的儀式感從“小年”開始(主題)莫斯其格“歲月不肯
2023-01-16 15:48
原標題:《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用文言文讀什么體驗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吳波)用文言文讀經典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是種怎樣的體驗?
2023-01-16 15:55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新春演出盛宴將啟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記者高凱)記者16日從國家大劇院獲悉,在農歷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國家大劇院由20臺精品
2023-01-16 15:35
原標題:張藝謀春節檔電影《滿江紅》曝“大甥小舅”特輯張藝謀執導的春節檔電影《滿江紅》發布“大甥小舅”特輯,效用兵張大(沈騰飾)與親兵
2023-01-16 15:39
原標題:《雨后望月》:可能藏著李白的初戀故事馬?!队旰笸隆肥翘拼娙死畎讋撟鞯囊皇孜逖月稍?。這首詩寫雨后夜月升起時的景觀,緊扣“望
2023-01-16 15:42
原標題:《眾創英雄匯》第四季收官:聚焦創業前沿,呈現奮斗群像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當下,創業群體和創業模式均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推動
2023-01-16 14:36
原標題:總臺2023網絡春晚播出獲贊,科技感、年輕態、時尚化成為獨特風格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2023年1月14日小年夜,總臺2023網絡春晚在央
2023-01-16 14:40
原標題:《縱有疾風起》另有一個編外“選角導演”?(引題)導演費振翔:大家都愿意和靳東合作(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中年人經歷苦難后逆
2023-01-16 14:32
原標題:《流浪地球2》特輯揭內幕(引題)太空電梯首次在中國科幻片中亮相(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流浪地球2》中,太空電梯將首次在華語科
2023-01-16 14:49
原標題:都和兔子沾邊都有美好寓意(引題)博物館年味禮很有意思(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李祺瑤實習記者何蕊)茶點禮盒融合了古畫和兔首銅像
2023-01-16 14:42
原標題:李漁“無聲戲”的稗史意義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號天徒,在他后半生賣文糊口的生涯之始,改名漁,號笠翁,是清初一位毀譽參半的
2023-01-16 13:39
原標題:18組“潮兔”彩燈裝點百年弄堂文匯報訊(記者宣晶)隨著癸卯兔年的腳步臨近,位于虹口區四川北路的今潮8弄迎來了年味十足的“潮兔春禧
2023-01-16 11:33
原標題:創業題材劇激勵創新精神孫曉美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近年涌現出以《縱有疾風起》《風吹半夏》《大博弈》《大
2023-01-16 11:38
原標題:一幅煙霧繚繞的街市圖景沈嘉祿鐘叔河先生在1990年編選《知堂談吃》一書時,特意寫了一篇序坦陳初衷:“吃是人生第一事,比寫文章重要
2023-01-16 11:55
原標題:電影《長空之王》五一檔亮相文匯報訊(記者張鋼)由劉曉世導演,王一博、胡軍、周冬雨等主演的電影《長空之王》日前發布定檔海報,宣
2023-01-16 11:45
原標題:2023央視春晚主持人陣容官宣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1月1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多項技術創新
2023-01-16 11:51
原標題:“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主題)——從春秋時期歷史文化現象看歷史規律(副題)黃樸民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大國。它大部分時間里
2023-01-16 10:46
原標題:【文化評析】期待更多女性題材劇植根現實生活近期,電視劇《風吹半夏》以高分口碑收官,劇中主角女商人許半夏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01-16 10:53
原標題:河南漢魏洛陽城發現240座北魏時期皇家倉窖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獲悉,考古人員近日在河南漢魏洛陽城宮城遺址內
2023-01-16 10:38
原標題:《生機勃勃的我們》:展示鄉村振興圖景光明日報記者崔興毅陳晨光明日報訊(記者崔興毅、陳晨)日前,由國家鄉村振興局指導的全國首檔
2023-01-16 10:52
原標題:《中國奇譚》古典故事用現代思路新編邱偉誰也沒想到,2023年的開年爆款會是一部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元旦伊始,曾創作《大鬧
2023-01-16 10:41
原標題:四川濛溪河遺址或將助力破解“資陽人”之謎光明日報訊(記者周洪雙)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考古發掘專家座談會近日在資陽市樂至縣舉行。
2023-01-16 09:49
原標題:喜劇《赤腳走公園》:“嬉皮笑臉”背后的真誠王潤1月12日至14日,在國話先鋒智慧劇場上演的爆笑喜劇《赤腳走公園》,秉持了曉年青劇團
2023-01-16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