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陪伴我們走過2022的虎年,我們迎來了2023的兔年。作為十二生肖之一,兔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是經常出現,比如作為寵物來討人歡心、作為農畜帶來經濟效益,也經常被用作成語、俗語以及歇后語等,出現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之中。
(相關資料圖)
央視吉祥物形象“兔圓圓”
來源丨新快報
比如**“兔子急了還會咬人”“狡兔三窟”“兔子不吃窩邊草”**等等,事實上這些詞語所言非虛,它們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真實描述來影射人類社會,其背后也有著一定的科學原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俗語及其背后的科學原理。
1
******小兔嘰,會吃肉?還會吃腐肉?******對于兔子,我們一直把它當作是一種軟萌可愛的動物。大眼睛,長耳朵以及毛茸茸的身體讓兔子看上去非常惹人憐愛。但事實上,兔子也并非沒有攻擊性。在新聞里,兔子咬傷人的事件屢見不鮮,所以“兔子急了會咬人”絕非一句空話。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一些兔子還會吃肉,甚至是腐肉。在北美洲北部,生活著一種名為白靴兔(Lepus americanus,也叫雪鞋兔)的兔子,為了適應高緯度地區,它們演化出了一對很大的后足,而這對后足的底部也長有茸毛可以用來保暖。在相對溫暖的夏天,它們的體毛呈銹褐色,冬天的時候毛發的顏色則會轉變為白色,這一點與北極兔很像。
白靴兔
來源丨維基百科
和大部分兔子一樣,白靴兔也主要以草、葉子等植物為食。但前面我們也提到過,它們是生存在高緯度地區的,由此在秋冬季節,溫度逐漸下降的同時,地表也會被冰雪所覆蓋。這時它們的食物就會越來越少,它們為了生存下去,除了啃食樹枝、樹皮和嫩芽之外,也會短暫地“改換一下口味”,通過食肉來滿足食物的需求,不僅會吃腐肉,還可能啃咬同類的尸體、鳥類、甚至會在缺乏蛋白質的情況下吃老鼠!
一些養過寵物兔的小伙伴也會有體會,在飼養過程中曾經出現兔子咬人的現象。兔子通常非常膽小和警覺,在野外環境中,兔子自我保護的方式通常是躲藏與逃跑。但是在被作為寵物養在家中之后,無處逃跑的兔子在情急之下就很容易發起反擊。人類的一些行為,比如擁抱,梳理毛發等,雖然在人類看來是寵愛,但是卻會讓兔子感受到敵意,此時就會咬人來表示反抗。
來源丨unsplash
2
不只是土撥鼠,兔子也會打洞“狡兔三窟”這一成語,是出自于《戰國策·齊策四》,講的是戰國時期的一位謀士馮諼通過計謀來幫助他的主君孟嘗君尋得了三個安身之地,從而保得其高枕無憂。而這個詞描述的就是狡猾的兔子一般會準備好幾個用于藏身的窩,經常用來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較多,告誡人們要給自己多留一些退路。
事實上,兔子由于自身體型小,沒有強壯的四肢與鋒利的牙齒等武器而處于被掠食的狀態,經常被各種食肉動物獵殺,時常處于危險的境地。因此,**為了生存,它們就會通過挖洞的方式來保障自身安全。**就和人類蓋房子一樣,都是在建造一個安全的庇護所。
洞口的兔子
來源丨pixabay
這些地洞四通八達,甚至還會有用來誤導敵人的死胡同,有人在野外就觀察到野兔的洞穴出口數量能達到驚人的兩千多個。
雖然打洞能夠幫助它們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但當兔子成了入侵物種,這一舉動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以上世紀澳大利亞為例,**野兔的泛濫以及它們的打洞筑巢,使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片良田因此荒廢,**對于澳大利亞的環境以及農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來源丨央視網
3
兔子到底吃不吃窩邊草“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話是在通過描述兔子不吃自己窩旁邊的草來告誡人們,不要在家門口做壞事,也會用來比喻壞人不在當地干壞事。
那么,兔子為什么不會吃自己窩邊的草呢?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當窩邊草被吃完,兔子的洞口便會一覽無遺的暴露在天敵的視線之中,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來源丨unsplash
其次,也可以起到囤積糧食的作用,在冬季到來時,氣溫降低,萬物沉寂,在外面很難找到草,這時窩邊的草就可以用來過冬了。此外,窩邊草還可以通過保持水土來保護洞穴。總的來說,在掠食動物環伺的野外環境之下,不吃窩邊草就是兔子為了生存而做出的選擇。
總而言之,通過自然現象來影射人類社會,這其中凝結著先民生活之中總結出的經驗和智慧。在這些成語,俗語之中,既有著大自然演化的鬼斧神工,也有著人類社會的處世之道,先人的智慧,使得兩者完美結合在了一起,用以警示后人。
上一篇:焦點信息:日出日落,五彩繽紛,奧秘究竟是什么?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截至1月22日0時,2023春節檔預售總票房9 01億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1月22日0時,2023年春節檔實時預售總票房達9 01億。《流浪地球2
2023-01-22 13:55
原標題:國產影片發力家國情懷點燃觀影熱情央視網消息:據了解,在2023年春節檔上映的影片當中,國產影片成為主力軍。多部影片將“家國情懷”
2023-01-22 13:53
原標題:春節的十個小知識:春節為啥又叫新正、元日?中新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上官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一年新春佳
2023-01-22 13:51
原標題:這屆春晚算是把諧音梗玩6了!你最喜歡的梗是哪個?中新網北京1月22日電(劉越)今晚看了春晚的觀眾一定會不約而同地誕生一個想法:這
2023-01-22 11:37
原標題:遺憾!今年春晚聽不到她的歌聲,本人回應了澎湃新聞綜合報道1月20日晚間,央視兔年春晚節目單發布。有網友發現今年春晚沒有李谷一,壓
2023-01-22 06:56
原標題:過年丨新年拜年有講究,拱手禮這些細節你知道嗎?每年除夕夜,《新聞聯播》主播都會向大家拱手拜年。這個小小的動作,蘊含著中華民族
2023-01-21 15:50
原標題:過年的花炮和花燈我們中國傳統過年,講究放花炮和掛花燈。一是震天的聲響,一是絢爛的燈光,有聲有色,從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2023-01-21 14:55
“過年”原標題:走心演繹!一首原創國風音樂溫暖回家路央視網消息:“圍爐坐,香氣漫,守舊歲,迎新年……”音樂一響,年味兒來了!一首兔年
2023-01-21 13:53
原標題:春節檔電影、總臺春晚進入國家版權局版權保護預警名單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版權局19日、20日連續發布2023年度第一批
2023-01-21 09:32
原標題:張燈結彩迎新春!文化展演、民俗活動、燈光秀烘托濃濃年味春節臨近,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文化展演、民俗活動、燈光秀烘托
2023-01-21 07:46
原標題:星空有約丨“年三十”為啥時有時無?農歷新年將至,不少人發現去年的除夕是臘月二十九,今年的除夕是臘月三十。年三十為啥時有時無?
2023-01-20 18:47
原標題:千年文物說節氣丨大寒在數千年的歲月積淀中,文物和節氣是講述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探究中華文明內涵的“鑰匙”。當這兩個千年“老伙計
2023-01-20 15:48
原標題:今日大寒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孫震今天16時29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2023-01-20 09:37
原標題:灣區三地情共融同聲同氣鬧新春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友婷實習生李雨馨近日,記者了解到,由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01-20 09:44
原標題:青年新媒體北方峰會暨青年新媒體人才訓練營活動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鄧崎凡)1月18日,由團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國青少年
2023-01-20 08:46
網上中國原標題:科技添新意,文化煥活力(引題)新春,與博物館來一場“云”相聚(主題)海外網李雪欽妙趣橫生的紅包封面、豐富多彩的網上課
2023-01-20 08:34
原標題:我國科研人員突破磁存儲材料新技術可提升信息存儲速度和密度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趙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存儲尤為關鍵。記
2023-01-20 06:45
原標題:總臺春晚首次牽手電影藝術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白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19日晚進行了第五次彩排。一部聚焦普通
2023-01-20 06:56
原標題:高校博物館奇妙之旅線上開啟70所高校130余件展品首次云端集聚中新網上海1月19日電(記者許婧)大到導彈模型,小到公文包;從狀元及第匾
2023-01-20 05:53
原標題:振奮人心、有燃有淚《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北京首映中新網北京1月19日電(記者王詩堯)1月18日,由鄧超、俞白眉導演,鄧超、孫儷、許魏
2023-01-20 05:39
原標題:傳統廣式過大年最富年味煙火氣文 羊城晚報記者黎存根今年的春節假期,煙火氣、年味,成為極高頻的熱詞。在廣東春節期間豐富的非遺展示
2023-01-19 14:34
原標題:南沙再現先秦遺址(主題)出土重要文物標本172件(副題)羊城晚報訊記者文藝、通訊員穗文考報道:記者1月18日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1-19 14:47
原標題:《古韻新聲》:在70余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文物話春節,古韻迎新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的大型文化系列
2023-01-19 14:50
原標題:國博二〇二三新春展用文物帶觀眾感受喜慶祥和節日氛圍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應妮)雪花飄落、煙花綻放、鞭炮聲陣陣……營造一派喜慶
2023-01-19 14:56
原標題:平遙國際影展揭曉榮譽歸屬山西影片斬獲百萬獎金中新網晉中1月18日電(記者胡健)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之夜”特別活動17日晚在山西
2023-01-19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