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世界百事通!河北尚義發現中國北方萬年文化史最新實證

時間:2023-02-19 11:39:12    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原標題:河北尚義發現中國北方萬年文化史最新實證

國家文物局15日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5項重要考古成果。河北尚義四臺遺址第一、二組遺存初步判斷為一支新的考古學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考古的重要突破。它為中國北方舊新石器時代過渡研究提供了典型、直接的證據。

據了解,對四臺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始于2015年。2020年起,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四臺遺址聯合開展新一輪系統的考古調查、發掘,近期取得重要發現。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趙戰護介紹,四臺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考古發現房址40多座,出土了陶、石、骨、貝類遺物800多件,可以區分為年代不同的五組文化遺存。其中,第一、二組包含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遺存。

第一組文化遺存年代距今10400年至10000年,發現6座近方形半地穴房址,出土打制石器、細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以及動物骨骼等,陶器有筒形罐、板狀器等。第二組文化遺存年代距今9200年至9000年,發現4座近方形半地穴房址,出土陶板狀器、石研磨器以及較多骨針、骨錐等。

趙戰護表示,第一、二組文化遺存地層關系清晰、測年數據連續,成組房址實證了中國北方地區目前已知最早定居村落,展現出人類生存方式從舊石器時代的狩獵采集流動性棲居到新石器時代早期逐漸定居的發展轉變。細石器工業繼承自泥河灣盆地一萬余年的楔形細石核技術傳統,表現出文化與人群的連續性,為中國北方舊新石器時代過渡研究提供了典型和直接的證據。

通過對第一、二組文化遺存房址中出土的木炭、動物骨骼進行碳十四年代測定,獲得15個萬年左右和十多個9000多年的系列測年數據。目前發現的植物遺存及動物骨骼種類眾多,表明周邊古環境為適宜野生動物生存的山地草原環境,也說明四臺先民的生業模式以狩獵經濟為主。

“四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初步辨識這是中國北方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趙戰護說,作為中國北方地區萬年文化史的最新實證,它不僅為探索中國北方旱作農業起源、舊新石器時期過渡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資料,也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收并蓄、綿延不斷的重要見證。

記者:杜一方、高博

標簽: 中國北方 新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