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版音樂劇中國化尚需夯實地基(主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觀《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副題)
顏榴
2016年,莫斯科輕歌劇院將60萬字的托翁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以下簡稱《安》劇)壓縮成2個小時的音樂劇,上演之后成功躍升為俄國舞臺劇票房之首。我國在2022年初啟動了中文版制作,原本定檔于去年12月8日的北京首演延期到今年2月23日。
俄國藝術家的改編創意高明,通過此次北京站的演出不難看到,經由現代多媒體和燈光組合的舞美設計營造出19世紀繁復奢華的俄式古典場景,鋼架與冰屏的切換像一個個盒子隨時打開又即刻關閉:宮廷的盛裝舞會、貴族的豪華居所、賽馬場、鄉間莊園、農田麥浪、莫斯科街景、歌劇院天頂、火車站的站臺與滾動的車輪……畫面寫實逼真,時空開闔有致。輪番的舞蹈又拓展出另一片廣闊的社會空間:冰滑、火車、社交舞會、耕種收割……編排貼合劇情,類型豐富。中方項目啟動者慧眼識珠,《安》劇的確是一部值得引進的俄語音樂劇佳作。
然而,觀看過程中仍有持續的不滿足。一方面能體會到主創團隊的用力和用心,舞美景片移動流暢自如,歌舞轉換節奏恰當,另一方面又覺得演員的舞臺表現有些力不從心。有別于近年常見的歐美音樂劇,這部俄語音樂劇走的是輕歌劇路線,擔任群演的舞蹈演員基本不唱(或少唱),主演則幾乎不需要舞蹈的功課,安娜、沃倫斯基、列文、吉蒂、卡列寧等只需把歌唱好就行,再加上經過強烈視效舞美和舞蹈包裹后的舞臺,其實已為主演大大減負。就此看來,中文版的幾位主演基本合格,算是完成了演出的任務,但離經典藝術形象的塑造尚有距離。
就《安娜·卡列尼娜》在世界文學當中的地位以及數年來西方影視作品改編的累積效應而言,我們對居于悲劇美巔峰的“安娜”審美期待之高是無論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的。既然有機會通過舞臺劇來接近這位令人心碎的人物,那必然是從形到神的打量和審視,俄方雖已提供了全套服裝、化妝、道具,并由中方實施,效果也還不錯,但演員本身的外在條件與角色之間存在的差距給后期表演帶來了不利因素(相對來說,飾演沃倫斯基的洪之光稍好一些)。公開資料顯示,該劇的演員都是經過海選之后定下的。這就帶出了音樂劇行業的演員現狀。眾所周知,音樂劇演員較之于其他舞臺劇演員的要求顯然更高,能集歌唱、舞蹈、表演全能者才堪勝任此類舞臺形式。
雖然音樂劇非新鮮事物,但國內戲劇市場對音樂劇的熱度在近六年內才達到高峰,真正確立其吸引力和口碑的,其實始自于一批互聯網上的原住民。他們起初在B站上被法語原版音樂劇的強大感召力所俘獲,成為這些劇目的粉絲,隨后當這些劇到中國巡演時,便引發了諸如“法扎”(法語音樂劇《莫扎特》)、“德扎”(德語音樂劇《莫扎特》)的出圈效應。2019年,就有三部法語音樂劇《紅與黑》《巴黎圣母院》《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上海、北京等地掀起觀劇高潮,收獲了更多的音樂劇粉絲。基于此種傳播媒介下產生的中國音樂劇受眾,年輕、小眾,對于什么是好的音樂劇以及什么是好的音樂劇演員,自有其明確的審美標準,他們用刷劇的數量與cosplay劇中的角色來表達對一部劇的熱愛,有的“法扎”粉絲刷到23場以上,一邊直呼法劇有“毒”,卻又甘愿落“坑”。
既有如此的市場需求,歐版音樂劇名作在韓國的復制版也算成功,中國版便應運而生。2021年11月,法語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文版在上海首演,2022年10月,俄語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也在上海首演。這兩部劇都是獲得了西方原劇的授權,由原劇創作者直接指導。中方復刻式制作在技術上有了基本保證,初看似乎問題不大,但架不住看過中文版的觀眾將其與原版比較,差距便顯露出來。非常遺憾的是,與芭蕾、歌劇同性質的音樂劇引入中國數十年,雖經國內演藝界、教育界人士多方努力,始終沒有培養出一批足夠數量的優秀音樂劇人才可以擔當經典劇目的重任,或者說始終沒有一些綜合才能全面的青少年早早進入到這個領域,通過刻苦訓練后發光發彩,這使得我國音樂劇演員的整體素質差強人意。這似乎又不是一個孤立的文藝現象,如果拿電視綜藝那些頻繁的選秀和真人秀節目來比較,從笑點和話題中誕生的流量明星們,顏值扛打,卻往往內涵空洞。我們需要反思,究竟是怎樣合理的藝術教育和選拔機制才能為中國音樂劇篩選出優秀的人才苗子、并培養為可堪勝任的好演員呢?
相比之下,中國舞劇的情況要好得多。舞蹈演員依靠過硬的本土舞劇作品成為明星的代表是上海歌舞團的朱潔靜。她從火爆出圈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脫穎而出,除了舞蹈功力,她優雅的氣質也提升了該劇的觀感。這與她個人的刻苦用功分不開,也得益于中國舞蹈教育體系的完備以及近幾年舞劇創作的繁榮。再看時下中國音樂劇(包括話劇)商業運作的常規手法,大、小制作都是為一部劇臨時招募演員,然后劇組集中做短時間的排練(目前最長的為兩個月)后售票演出。制作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不論是公立院團還是民營劇團,為一個演出項目臨時集結一批演員,哪怕是邀請到實力派老戲骨,也不能避免一個問題——演員能力本身參差不齊,短時間內既要完成各自的表演任務,還要去適應與他人的配合,能力高、低者向下、向上兼容都難,讓導演來協調就更難,一般的娛樂劇目還好處理,若是西方經典名劇,莫說是全體的調配,讓主演們單個消化角色的時間都是遠遠不夠的。
這也許可以解釋,一些享譽歐美的名劇落地中國后,凡是下大力氣在演員訓練與協調上的作品觀感還不錯(如《戰馬》中文版,2015年首演),反之則令人失望(如《猶太城》中文版,2018年首演)。
那么,戲劇界投入不菲的財力來打造西方名劇的中文版有必要嗎?這樣的演出又有多大的市場前景呢?從中國音樂劇的發展來看,制作和排演中文版的過程本身是一次絕好的學習機會,近則接近原版效果,遠則惠及原創劇的創作。但重要的是,那些選擇從事經典名劇中文版的主創,從導演到演員們,在內心是否都明確一點——那就是對經典本身需要保持足夠的敬畏。《巴黎圣母院》《羅密歐與朱麗葉》《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這些璀璨的世界文學明珠沉淀下來的是人類幾百年來共同攢下的文化精華,須誠意滿滿地侍奉其中的角色。整個團隊如果能秉持著這份榮譽感,并且投入足夠的時間(現在看來,兩個月遠遠不夠),那么劇本的研讀、技藝的磨練都將成為一件享受其中的樂事,整體的配合也更容易獲得高度的統一。87版電視劇《紅樓夢》之所以至今不可替代,全在于該劇拍攝前整個劇組潛心鉆研,尤其是對年輕演員文學素養的強力提升。
另一方面,從操作的可行性來看,此類經典名劇中文版的大項目更宜于交由公立院團來實施,公立院團先天具有的演員儲備優勢將大大減少臨時組員帶來的磨合成本。民營公司如果事先沒有一批長年堅持音樂劇創作演出的合作者為基礎,很難在一次創作中達到理想目標(話劇名作的中文版亦同理)。
就劇情言,《安》劇中文版的受眾與法語音樂劇的略有不同,中國的俄國文學愛好者年齡覆蓋面遠廣于法劇觀眾,加之直至2019年,由立陶宛導演圖米納斯帶來的幾部俄國戲劇口碑卓著,早已引爆中國舞臺,包含音樂劇粉絲在內的中國戲迷,先期體驗到俄國戲劇的濃烈美感,那么《安》劇所宣稱的“俄式美學風暴”,眼下僅僅體現在舞臺技術制作的精良(中文版尚佳)顯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滿足觀眾對主演角色從形象、歌唱到表演全方位的期待,這應當不是一種奢望。
(作者為藝術史博士、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
標簽:
上一篇:國家大劇院邀婦女代表看《山海情》-天天快播報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歐版音樂劇中國化尚需夯實地基(主題)——觀《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副題)顏榴2016年,莫斯科輕歌劇院將60萬字的托翁巨著《安娜
2023-03-09 15:35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邀婦女代表看《山海情》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昨晚,改編自2021年同名熱播電視劇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山海情》再次
2023-03-09 15:54
原標題:江南之“物”的文化性王國偉最憶是江南,我們憶的路徑在哪里?以環太湖流域區位為核心的江南地區,歷史上先進的生產方式,總是伴生著
2023-03-09 15:40
原標題:歌仔戲傳承“老帶新”:鄉音裊裊情牽兩岸中新網福州3月9日電(葉秋云)“新生代演員青黃不接,地方劇種普遍面臨著這個問題。”廈門歌仔
2023-03-09 14:41
原標題:山西朔州后寨墓地東周時期墓葬發掘資料公布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朔州后寨墓地東周時期墓葬發掘資料。后寨墓地位于山西
2023-03-09 14:53
原標題:第七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16日開幕27部舞臺精品將輪番上演北京晚報記者王潤3月16日至6月25日,以“追風逐月為見春山”為主題的第七
2023-03-09 14:48
原標題:原創小劇場作品《大真探趙趕鵝》走紅京味懸疑互動打造全新沉浸體驗北京日報記者王潤“北京終于有了真正屬于咱自己的沉浸式小劇場作品
2023-03-09 14:41
原標題:《逃出白堊紀》定檔3月31日好萊塢視效大片帶來高能激戰好萊塢動作驚悚視效大片《逃出白堊紀》3月8日宣布定檔3月31日,定檔預告及海報
2023-03-09 14:32
原標題:公路尋訪紀錄片以國際視角呈現中國活力(引題)?《下一站出口》紀錄頻道播出(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
2023-03-09 13:36
原標題: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展蘇州開展展現江南“青蓮衫子藕荷裳”之美中新網蘇州3月8日電(記者鐘升)衣衫上藍綠色的色調,與江南的一汪碧水相互
2023-03-09 10:50
原標題:做女紅、養寵物、看表演……宋代女性:我很忙宋朝經濟文化的空前繁榮,在墓葬中也有所彰顯,受“視死如生”喪葬觀念的影響,墓葬裝飾
2023-03-09 10:39
原標題:舞繪《千里江山圖》6月再臨天津大劇院(引題)?《只此青綠》開啟沉浸式賞畫(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記者從天津大劇院獲悉,為津
2023-03-09 10:39
原標題:最初的“尚方寶劍”是一把黃金斧子?鉞(yuè)的本字是“戉(yuè)”,就是一種斧頭,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石斧。鉞最初只是一
2023-03-09 10:39
原標題:跨時空古今對話多舞臺沉浸體驗(引題)?《典籍里的中國》讓典籍“活”起來(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目
2023-03-09 10:36
原標題:《逃出白堊紀》定檔史前地球瀕死逃生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8日,好萊塢動作驚悚片《逃出白堊紀》宣布定檔3月31日,定檔預告及海報也同步
2023-03-09 09:41
原標題:本月有《荒原》《回廊亭》兩部新片上映(引題)?任素汐:好好生活好好演戲(主題)將于3月10日上映的電影《回廊亭》中,任素汐有一句
2023-03-09 09:49
原標題:“社會時鐘”里,你該擁有怎樣的人生新華日報記者王慧25歲畢業找工作,30歲之前結婚成家,40歲事業有成,60歲退休養老照顧孫輩。這似
2023-03-09 09:48
原標題:企業、社區、學校、農村,青島市城陽區處處可讀書(引題)挖掘全民閱讀“城陽樣本”(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嬙通訊員林子涵閱
2023-03-09 08:37
原標題:一首宋詩中發現的武則天密碼對于武則天故里的研究上,至今仍有一些問題撲朔迷離、模糊不清。比如,根據兩唐書的記載,武則天是并州文
2023-03-09 08:38
原標題:新疆“十二木卡姆的故鄉”女舞蹈演員:舞蹈可展示漂亮的新疆中新社新疆莎車3月8日電中新社記者孫亭文3月8日是“三八”國際婦女節。上
2023-03-09 08:33
原標題:曾在桂林度過三年中學時光,期待為廣西寫個故事(引題)?馬伯庸來邕舉辦讀者見面會(主題)廣西日報記者蔣林“廣西對我而言,就是回
2023-03-09 08:51
原標題:北京人藝經典接力《天下第一樓》再品五味人生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高凱)今年北京人藝以經典開年,連續上演幾部大戲之后,又一京味
2023-03-09 08:48
原標題:食筍勿踟躕南風吹作竹春天,正是吃筍的好時候。中國人吃筍歷史很長,《詩經》中就有“其蔌維何,維筍及蒲”之句,說的是以嫩筍嫩蒲下
2023-03-09 07:42
【高談闊論】原標題:愿春風十里的赴約人,都愛書陳俊宇百米長隊,人潮匯集,這是久違的場面。闊別兩年、延期三次,今年的北京圖書訂貨會回歸
2023-03-09 07:48
原標題:塞澤爾與馬提尼克島飛機靠近馬提尼克島那一刻,我想起熟悉的感悟:按文學作品尋找現實往往是要失望的。小泉八云在游記《在法屬西印度
2023-03-09 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