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工智能會寫詩、畫畫 北青報記者深度對話“微軟小冰”開發者(引題)
(相關資料圖)
AI被賦“生命” 會搶藝術家飯碗嗎?(主題)
在今年兩會會場上,“智能+”“人工智能”頻頻被提及,而正像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張業遂所說的那樣,“一些國家已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同時應當看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具有不確定性,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法律關系、道德倫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新挑戰”。
在這種挑戰中,“藝術”無疑也是人工智能正在滲透的一個領域。以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打造的人工智能——微軟小冰為例,它現在不僅能夠寫詩,還能夠寫歌唱歌作畫,人工智能到底與藝術創作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它是否會搶走藝術家的飯碗?人工智能參與藝術創作將會帶來哪些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李笛。
區別
“小冰”做的是生產而非創作
北青報:小冰的底層框架是可以賦予很多人物以數字靈魂,那么此次“替男神發言”技能實現之后,人工智能是否還可以在更多文本、更多場合里進行數字化的表達,甚或說代替人表達?
李笛: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講,今天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是在數字化世界里面存在的。今天即便沒有AI,沒有小冰,你也早已經把你的發言權限交給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所以這個事情很常見,AI只不過讓這件事情變得更擬人,更能模擬你。
北青報:聽說在小冰賦生的《全職高手》聊天室里,葉修這些主人公除了能和讀者互動聊天之外,還可以進行再創作。有評論認為,AI參與創作,標志著“人類最后一個獨立寫作的紀元”已經到來。你怎么看?
李笛:如果我們把文學這個領域視為思想的碰撞,那么人類的文學遠遠不會停止或者消亡,可以說我們可見的未來都不太可能看到人工智能影響人類的思想碰撞。換句話說,人類的文化創作者的思想是非常珍貴的。但是如果把文學視為內容產業,那或許人工智能的交互確實在完成一種新的創造。大數據或人工智能參與文化創作,我個人覺得這是產能升級的必然。
北青報:你一直強調產能,強調內容生產領域,為什么你會把內容生產和藝術創作分開來看?
李笛:因為這兩者不一樣。內容產業永遠是以消費觀來看待的,內容生產永遠是面向消費者的,藝術創作則永遠是面向創作者的。對內容產業來講,作者永遠都不是重要的,但是對文學藝術創作來說,創作者和思想是重要的。小冰想做的是在內容生產領域的嘗試。
特點
AI具有強大的交互能力
北青報:如果小冰能在20分鐘的時間里,完成50小時的內容生產,并且自動配樂、快速合成,這個產能是人類創作者不能達到的,那最后消費者會不會大量選擇人工智能創造?
李笛:人工智能創造的優勢在于高產能的同時,又能夠高度定制化。所以我們認為人工智能能夠幫助人類創作者,人機聯合創作,去賦予他們原來不具備的交互能力。
北青報:對創作者來說,這個挑戰很大啊。比如本來是《全職高手》的文本,現在小冰把主人公拉到聊天室里和讀者互動。這會不會對創作產生很大的影響?
李笛:我有無窮無盡的思想,你有無窮無盡的思想,但實際上這些思想在咱們交換的過程中,都濃縮在了這一本也就幾十K、幾百K數據量的這個作品里。所以它極大程度地依賴讀者的還原,或者我們叫解壓、解壓縮,它依賴著讀者的想象力,依賴著讀者花時間去破解謎題,花時間去思考,花時間去二次創作。
但以現在的狀態來看,人們越來越不愿意花時間去進行解壓縮的過程。假設之前有讀者看《全職高手》或者其他任何一個文本,可能就只是看看,沒有任何想法,那起碼小冰在這個交流和交互的過程中能夠促進你的思考,因為你必須要和葉修(《全職高手》男主角)聊天,那就必須要想想你要和他說什么,要破解謎題,去思考,去解壓。所以在我看來,這其實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向。
趨勢
電視劇出現交互式結尾
北青報:我們觀察到可交互不只出現在文學,電影、電視劇也都在出現技術助力交互的趨勢。年初《黑鏡:潘達斯奈基》就采用了可交互的結尾,讓觀眾自行選擇故事的走向。Netflix還早早就把數據運算引入到《紙牌屋》的創作里,制作出“觀眾眼中的完美劇集”。藝術真的可以如此嗎?藝術和工業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李笛:藝術和工業的區別一直都很模糊,我們認為自己創作一個東西是具備充沛的創作力的,真的嗎?不一定。當一個作者說他畫這張畫他是很認真的,觀眾確定嗎?不確定,對吧?比如美國滴流畫派的杰克遜·波洛克,他的畫面都是自動完成,他的畫是否經過了審慎的思考,你并不知道。所以,沒有一種創作是可以被證明完全經過了審慎的思考。
世界上也有影子作家、影子寫手的情況,雖然那是兩個人,但就連很熟悉這個作者的研究者,都不能夠確定這篇作品是不是作者寫的。像卓別林去參加模仿卓別林的比賽,他自己都得不了第一,所以這個標準是不存在的。
北青報: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類創作者,與其擔心在人工智能面前作者會消失,不如趕緊去創作?
李笛:對,有很多人說“小冰你不會寫詩,你不能寫詩,因為你沒有靈魂,人類是有靈魂的”。問題的關鍵不在這里,這其實在于一個時代的趨勢,今天時代的趨勢是向著寬帶寬的、向著多線任務交互的這個方向在發展的。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知依? 統籌/滿羿
新聞內存
虛擬人物被賦予“生命”
如果有機會加《全職高手》五大主角的微信好友,你會選擇和誰聊天?葉修或者是喻文州?又或者五個全選?2019年年初,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與閱文集團宣布合作,通過微軟人工智能技術,首批賦生《全職高手》原著中的葉修等5人,給了用戶和五大主角聊天的機會。它建立起了個10人的聊天群,把小說中的五大主角拉到群中,讓用戶有了和虛擬角色互動的機會。那這些會和人互動聊天的虛擬角色背后是真人嗎?并不,它們的背后是微軟提供的人工智能技術。
目前這個程序已經在閱文集團旗下紅袖讀書APP中上線。這是人工智能技術首次攜手網絡文學,邁出了AI賦生IP角色的歷史性一步。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人工智能會寫詩、畫畫北青報記者深度對話“微軟小冰”開發者(引題)AI被賦“生命”會搶藝術家飯碗嗎?(主題)在今年兩會會場上,“
2022-09-02 09:42
原標題:著名津派表演藝術家金書貴病逝曾飾演《三國演義》中龐統中新網天津9月1日電(王在御)記者1日從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獲悉,8月27日,央視
2022-09-02 08:46
原標題:首圖借書可享送書上門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2022年8月30日,首都圖書館正式推出“閱享京彩”網借服務平臺,這是首圖推動全市公共圖書館
2022-09-02 05:40
原標題:中文版歌劇《茶花女》:洋戲中唱,一唱一甲子中新網記者林春茵中新網福州9月1日電?指揮家高嵩站在舞臺前下沉的樂池里。坐在劇院最后
2022-09-01 15:40
原標題:成都武侯祠新發現清代《前、后出師表》碑刻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光明日報通訊員陳晨記者近日從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獲悉,該館對諸葛亮殿墻
2022-09-01 15:35
原標題:復州皮影戲《盜馬關》獲全國3個獎項遼寧日報訊記者楊競報道 近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主辦的第八屆木偶皮影中青
2022-09-01 09:45
原標題:鞍鋼博物館等3家單位入選國家工業文化教學基地遼寧日報訊記者商越報道8月26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公布“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我
2022-09-01 09:43
原標題:“網絡文明時代新聲”--網絡文明主題歌曲征集結果發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竇菲濤8月29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之中國網絡誠信建設
2022-09-01 08:35
原標題:“5G讓木版年畫‘活’起來”獲獎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第五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智慧文旅專題賽(智慧旅游)日前頒獎,天
2022-08-31 15:34
原標題:放棄講故事的電影,揭示了生活的曖昧和詩(引題)愛情之外的《漫長的告白》(主題)柳青電影開始于北京鐘鼓樓下的胡同里,弟弟立冬確
2022-08-31 15:31
原標題:薦書︱法國著名哲學家德勒茲最后一部著作《批評與臨床》修訂再版工人日報—中工網端記者陳俊宇《批評與臨床》是法國著名哲學家吉爾·
2022-08-31 15:24
原標題:薦書︱《椿樹峁》:黃土高原、山中日月,鐫刻上他們的情感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大風將塵土和幾個中學畢
2022-08-31 15:24
原標題:傳統文化當代化策略中的創新與融合(主題)——評上海出品的國漫大片《新神榜:楊戩》(副題)程波追光動畫的產品策略,筆者以為,一
2022-08-31 09:26
原標題:演員王東被妻子控訴家暴任何辯解都太蒼白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韓浩月讓暴力消失于家庭生活,應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與追求。8月
2022-08-31 08:37
原標題:11年不竭高峰求索之路,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攜《敦煌女兒》角逐文華表演獎新民晚報記者趙玥從上海出發,八次赴敦煌“深扎”,今明兩
2022-08-31 08:31
原標題:人文社《紅樓夢》推出最新版林黛玉史湘云聯句懸案有新解(引題)“冷月葬詩魂”恢復為“冷月葬花魂”(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
2022-08-31 08:46
原標題:周迅那英加盟《脫口秀大會5》北京晚報訊(記者李夏至)脫口秀競演節目《脫口秀大會》近日官宣,第五季即將開播。本季節目集合了53組脫
2022-08-30 15:39
原標題:以苦難為紙剪出美麗世界陜西日報記者柏樺面對苦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庫淑蘭選擇了忍受。庫淑蘭6歲跟隨母親開始學習剪紙,9歲時
2022-08-30 15:32
原標題:體驗7000年前新樂人如何制陶遼寧日報記者楊競文并攝屋頂鋪滿葦草,四周柱子上纏滿草繩子……屋里有3個“新樂先民”圍坐在篝火旁,沈陽
2022-08-30 15:26
原標題:遼博新推展覽主打“園林宅邸”(引題)在70余件繪畫中領略古人“花式”造園(主題)遼寧日報記者朱忠鶴為期一個半月的“人·境——古
2022-08-30 15:48
原標題:十年打磨塑造芭蕾經典中芭復排《小美人魚》近日,中央芭蕾舞團為觀眾再度奉上經典芭蕾舞劇《小美人魚》,此次演出距離這部作品首次登
2022-08-30 15:34
原標題:《小美人魚》中國首演十周年中芭再度復排深情演繹中新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應妮)變幻的燈光營造出湛藍的海水,舞臺上空吊懸的燈帶呈現
2022-08-30 09:25
原標題:安徽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人民日報合肥8月29日電?(記者田先進)近日,安徽省委宣傳部等9部門聯合出臺《安徽省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
2022-08-30 09:41
原標題:蘇州加強廉潔主題戲劇創作人民日報南京8月29日電?(記者王偉?。?ldquo;送君送到太湖邊,草木含情淚漣漣。廉吏名垂千秋史,百姓永記好巡檢
2022-08-30 09:40
原標題:走進湖北考古博物館(引題)感受荊楚大地文脈流淌(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田豆豆?波光粼粼的武漢木蘭湖畔,湖北考古博物館靜靜矗
2022-08-30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