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隱身”500多天的薇婭又有大動作?近日,“直播一姐”薇婭公司與硅基,已經成立了合資公司,并由抖音官方支持,打算全面進軍數字人直播。
出品|網經社數字零售部
作者|鄭宇菲
【資料圖】
審稿丨舒舒
一、“隱身”500多天的她又有大動作?
5月11日消息,據企查查APP顯示,近日,杭州謙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陶亞冬,注冊資本為3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人工智能通用應用系統;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系統集成服務;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等。
股東方面,該公司由羚客(杭州)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均為50%,其中,前者由謙尋(杭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另外,薇婭丈夫董海鋒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圖片來源:截自企查查App)
硅基智能成立于2017年,一直致力于AI人工智能、數字人應用賦能實體企業數字化升級發展,不僅斬獲了包括紅杉、騰訊、招商銀行、國新央企等在內的多輪融資青睞,業務也覆蓋數十個行業的近上萬家企業,生產了近150萬個數字人。
由此可見,薇婭夫妻此次成立新公司,是看準了數字人直播市場的巨大潛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所屬地區為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而就在不久之前,謙尋(杭州)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2200萬元的價格購買下位于杭州濱江區的工業用地,或將用于新公司的建設。在拍下地塊后,據了解,該地塊或將作公司的直播基地使用。而結合本次投資成立人工智能公司來說,或將進軍AI+電商領域。
二、AI技術正席卷直播間
數字人直播作為 2023 年最火熱的現象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除薇婭進軍數字人直播賽道外,還有多家直播公司和MCN機構紛紛下海,其中當屬遙望科技率先“搶跑”。
去年4月,遙望科技就推出過名為“孔襄”的虛擬數字人。近來遙望也披露,在某平臺的虛擬人直播場次中,為某飲品品牌單場創造20W+的銷售額。
(圖片來源:截自微博)
今年4月3日,遙望科技就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在數字虛擬人IP、數字化場景構建等方向上有規劃與布局。為提升直播業務中用戶的沉浸式體驗,遙望科技直播中使用了較多的虛擬數字場景,公司建設的國內領先的數字虛擬棚為沉浸式直播場景帶來了較好的助力。虛擬數字場景在短視頻、長視頻等領域也均有較好的應用,如孔襄的視頻內容制作即是在公司自有的數字虛擬棚中完成。公司目前在研究虛擬人直播等業務,目前僅處于研究階段,未來能否穩定實現商業化尚沒有定論。
5月15日,直播科技A股公司遙望科技與北京紅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冰公司”)簽訂關于《直播電商人工智能技術/產品戰略合作》的協議,雙方將以資源互補為核心,就人工智能技術/產品的研發、推廣、銷售等事項在直播、短視頻、直播電商、新零售等領域展開全面戰略合作。
定位于數字賦能新消費升級的圣淘集團,截止目前已成為騰訊、抖音、拼多多等巨頭服務商。近期,其入局數字人直播賽道,成立仿生直播公司。
AI技術作為新技術革命正在席卷各大直播電商,相信在未來虛擬人將出現在各大直播電商公司。
從網經社企業庫(COP.100EC.CN)獲悉,目前直播電商包括:1.平臺類:抖音、快手、嗶哩嗶哩、蘑菇街、淘寶直播、京東直播、多多直播、唯品會直播、小紅書直播等;2.MCN類:謙尋、美ONE、遙望科技、辛選、無憂傳媒、交個朋友、泰洋川禾、君盟、宸帆、東方甄選、銳趣文化、孤狼等;3.直播APP類:有播、愛逛、播速通、斗魚、點淘、西瓜視頻等;4.服務商類:微盟、有贊、魔筷科技、閃賣俠、熱度星選、紅動視界、影行天下、星榜等;5.電商主播類:李佳琦、烈兒寶貝、辛巴、瑜大公子、蛋蛋、董宇輝、廣東夫婦、瘋狂小楊哥、陳潔kiki、琦兒等。
三、不知疲倦的“優質打工人”
究竟是何方神圣,吸引著頭部直播公司紛紛入局“數字人直播”賽道?
隨著web3.0時代的到來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虛擬數字人的商業價值不斷得到開發,也成了中小企業解決沒錢請主播這個老大難的“利器”。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說:“2023年,每一家公司都可能需要一個數字人”。在此背景下,各大知名品牌紛紛開發了自己的數字人IP,瞄準虛擬數字人作為直播、短視頻、品牌代言等應用場景的“工具”。
數字人直播是指利用虛擬數字人形象進行直播活動的一種形式。數字人直播可以運用現有的技術手段,通過3D建模、動畫技術等手段打造出具有立體感和真實感的數字形象,并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姿態識別等技術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
數字人直播的優勢主要集中于四個大點。
首先是運營成本低。與真人直播相比,數字人直播可以大大降低運營的成本,它不再需要額外支出直播場地、化妝師、服裝等費用,減少了人力物力。
其次是時空無限制。數字人直播可以實現7*24小時開播,不受時空的限制,可隨時隨地開播,較于真人直播,其大大減輕了主播因工作強度而帶來的身體負擔。
此外是形象內容可控。數字人直播可以根據商家和用戶的需求,自由切換形象、聲音、場景等元素,保持形象穩定、內容新鮮,且不受外部環境和情緒等因素干擾,準確把握直播時長和內容,精準控制直播效果。
最后是互動性強。數字人直播可以實時智能互動,在線回答用戶的問題和需求,并據用戶的心理和購買意愿進行推薦,提高活動的粘度和參與度。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曾表示:“對于電商平臺,AI可以幫助提高用戶體驗和交易效率,豐富服務商和低成本地推動創新,促進電商生態的發展。”
未來已來,不知疲倦的“優質打工人”,或許將會出現在各行各業。
標簽:
上一篇:天天播報:乘客“賴”車超30小時遭行拘 司機和平臺如何處理?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我國南海發現兩處古代沉船5月21日,完成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第一次考古調查的“探索一號”科考船
2023-05-22 14:47
原標題:第十八屆、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提名公布??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記者王鵬)第十八屆、第十九
2023-05-22 14:46
原標題:上海:原創懸疑新馬戲舞蹈劇首演5月19日晚,演員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表演。5月19日晚,原創懸
2023-05-22 11:39
原標題:北美票房:《速度與激情10》首映奪魁中新社洛杉磯5月21日電(記者張朔)《速度與激情10》(FastX)首
2023-05-22 10:49
原標題:金晨當代青年應有勇敢突破的精神電視劇《平凡之路》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初入職場的打工人于職場和
2023-05-22 10:39
原標題:感受文化魅力樂享周末假日5月20日,小朋友在荊州博物館參觀。當日,不少市民和游客來到位于湖北省
2023-05-22 10:43
原標題:小滿:又到風吹麥浪時,萬物欣欣皆向榮(漫畫)小滿大滿江河滿新華社發徐駿作新華社天津5月21日電
2023-05-22 10:41
原標題: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15名演員獲獎中新網廣州5月22日電(記者程景偉)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
2023-05-22 10:43
原標題: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15朵新晉“梅花”灣區綻放中新社廣州5月21日電(記者程景偉)第九屆中國戲劇獎
2023-05-22 09:32
“僑界關注”原標題:在舊金山展現華語話劇魅力有一群“素人”,堅持在美國舊金山灣區從事華語話劇創作。因
2023-05-22 09:54
原標題:北京人藝新排小劇場話劇《趙氏孤兒》首演(引題)現代視角賦予經典新的解讀(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
2023-05-22 09:46
原標題:著名小提琴家雷諾·卡普松:希望未來有機會演繹《梁祝》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中新社記者高凱被譽
2023-05-22 09:50
原標題:“戲呢?錢呢?”知名女演員哽咽怒批,回應來了21日,著名演員何賽飛沖到了熱搜第一,她在比賽現場
2023-05-22 09:41
原標題:我國南海發現兩處古代沉船,首個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完成布放(引題)“勇士”潛千米深海探遺珍(主題
2023-05-22 08:40
原標題:我國深海考古取得重大進展光明日報三亞5月21日電(記者李韻、王笑妃、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
2023-05-22 08:34
原標題:李雪健點贊的這部公益助殘紀錄電影,有何特別?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劉越)今天是第33個全國助殘
2023-05-22 08:45
原標題:《壞小孩》為暗黑原作帶來光的溫度和色彩王潤三年前,根據熱門推理小說《壞小孩》改編的網劇《隱秘
2023-05-22 07:50
原標題:以朗誦呈現戲劇故事(引題)《何幸相逢》帶來與詩詞的浪漫邂逅(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明
2023-05-22 07:43
原標題:“漫長的”回味,除了鍋包肉、拉丁舞還有啥吳翔《漫長的季節》播完了,“漫長的”回味依然縈繞在觀
2023-05-21 17:32
原標題:海底高清圖片!我國南海發現兩處古代沉船國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單位5月21日在海南三亞發布
2023-05-21 15:46
原標題:文物說節氣|小滿策劃:于衛亞陶葉設計:潘紅宇終審:楊俠統籌:馬知遙創意:潘紅宇劉月韓秭一(實
2023-05-21 15:49
原標題:看《人生路不熟》要記住:對的就是對的◆申生喜劇《人生路不熟》以超過8億的票房拿下了國產片的票
2023-05-21 15:47
原標題:562幅影像、119件實物、4部專題片向老藝術家致敬!以“崇德尚藝潛心耕耘”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文聯
2023-05-21 15:55
原標題:《趙氏孤兒》以現代視角回望“復仇”主題高倩《趙氏孤兒》,一個因“忠義”和“復仇”而經久流傳的
2023-05-21 15:48
原標題:愛喝茶的人不能錯過!來看一片茶葉的文化“旅程”今天(21日)是第四個“國際茶日”,文化和旅游部
2023-05-21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