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人,任何時候都會有壓力,可是要怎樣緩解呢?
我們解壓的方式有很多,包括 跑步、怒吼 ,或者是吃東西 ……但是吃東西解壓又容易發胖,真是挺無語的!
【資料圖】
怎么辦?
2022年10月27日 ,發表在 Nature 子刊 《分子精神病學》 上的一項最新研究 Feed your microbes to deal with stress: a psychobiotic diet impacts microbial stability and perceived stress in a healthy adult population 告訴我們:在吃東西減壓的背后,還有一些此前未知的機制。根據這項研究顯示, 每日多攝入發酵食物和膳食纖維,堅持4周,可以顯著緩解精神壓力。
研究團隊招募了 45位 健康志愿者,他們平時的纖維攝入量較低。
志愿者被分為兩組,在4周時間內采用兩種不同的飲食方案。其中一半志愿者在飲食中增加了 纖維和發酵食品 的比例。這種飲食策略被稱作 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飲食 ,包含了在以往研究中與精神健康相關的食物。
在實驗開始時和實驗中途,營養師會告知他們每日飲食需包含 6~8份高益生元纖維的蔬果、5~8份谷物,以及每日2~3份發酵食物 。而另一半對照組只是采用 基于飲食金字塔的通用飲食建議 。
4周 實驗結束后,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報告稱 感受的壓力下降了 。而他們遵循飲食建議的嚴格程度,也與感受的壓力直接相關—— 實驗期間攝入精神益生菌更多,壓力下降也更顯著。有趣的是,兩組參與者的 睡眠質量都有所提升,其中實驗組的提升更為明顯。其他研究也表明,腸道菌群對于睡眠過程產生影響。
盡管采用 精神益生元飲食 只對腸道菌群的組成造成輕微的改變,但研究觀察到,這些腸道菌群的特定代謝產物顯著增加,其中一些產物與精神健康相關,這可能解釋了為什么采用這類飲食的志愿者感到的壓力減輕了。
最后,這項研究表明 ,特定的飲食可以緩解壓力,這類飲食還能針對特定的腸道菌群長期保護精神健康 。
據目前已知, 泡菜、酸奶、奶酪 等這些發酵食品,除了增添飲食的風味、安撫我們的胃以外,確實能夠平復我們的心情。
去年,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心理學教授馬修·希利米爾,通過對 710 名大學生受試者的研究發現,對于神經質傾向(neuroticism)較高的人來說, 經常食用發酵食品與社交焦慮的減低有一定的相關性。
發酵食品中存在大量的益生素,其中一種就是γ-氨基丁酸(GABA)。發酵食品中的益生元同時也會促進腸道中能產生 GABA 的細菌增殖。而益生菌的存在則進一步加速了這個過程。
GABA 是神經系統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它的作用是降低神經活動 。這也是為什么安眠藥常常作用于神經系統中的 GABA 受體。
腸道中的 GABA 物質能夠激活人體內調節休息與消化功能的迷走神經。迷走神經對身體和頭腦起到鎮靜作用,從而深刻地影響到身心健康。
研究發現, 如果讓小鼠食用發酵牛奶,它們的迷走神經會被激活,而且這個激活反應的程度高低受到劑量的調節 。而迷走神經的激活,則會引起 HPA 軸的抑制。
在焦慮和神經質人群的大腦中,杏仁核與 HPA 軸往往是過度興奮的。那么降低這些地方的反應,就幫助了這些人恢復心理健康、重新回歸正常的社會功能。
以上研究顯示, 飲食可以對精神健康產生巨大影響,健康飲食還能降低多種精神疾病的風險 。不過,飲食影響精神健康的機制尚不清晰。
目前,一般公認的解釋叫做“ 腸腦軸”(gut-brain axis)機制 。它是由人體內的中樞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共同構成的系統,影響與調節著各種人體生理功能。
現在,基于這兩個研究,我們可以嘗試一下,當我們下次面臨壓力時,或許可以從飲食上做一些改變—— 食用更多的纖維與發酵食物 ,也許能讓我們更加輕松。
但是,研究者告誡,不要相信市面上的一些益生菌 , 這些保健品不具有應有的活性,還可能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傷害, 多喝酸奶、多吃奶酪和酸菜就足夠了。
上一篇: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發展研究中心調研季華實驗室 天天熱頭條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8000余件藝術品亮相北京保利秋拍中國文化報訊(記者黨云峰)2月21日,因故延期的北京保利拍賣202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在北京啟幕。本次拍
2023-02-28 13:34
原標題:扎根社區,非遺添彩美好生活中國文化報集體采寫如何讓非遺展現在大眾面前,讓非遺項目與市井生活“無縫對接”?非遺在社區是目前我國
2023-02-28 13:42
原標題:陳佩斯領銜原創話劇《驚夢》將再登京城舞臺中新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應妮)“夢驚已是新天地,舊曲依稀繞古城。”作為大戲看北京·第六
2023-02-28 13:41
原標題:“紙本油畫展”滬上開幕探索新型油畫材料更多可能性中新網上海2月28日電(謝夢圓甘力心)“國韻·絢彩——全國油畫名家紙本油畫作品邀請
2023-02-28 13:36
原標題:留住獨一無二的風景——(引題)貴州扎實做好少數民族村寨保護與發展(主題)中國文化報記者李榮坤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印
2023-02-28 13:38
原標題:冰墩墩入選2022年度文旅熱點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日前發布《中國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年度盤點報告(2022)》
2023-02-28 11:42
原標題:隕石科技博物館下月試運營北京日報訊(記者牛偉坤)本市將新增一家以“隕石”為主角的博物館——北京天壇隕石科技博物館。該館計劃下
2023-02-28 11:49
原標題:交響巨制無詞版《尼伯龍根的指環》震撼上演樂壇盛事彰顯城市胸懷和底氣北京日報記者高倩19時30分,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場口開啟,上海
2023-02-28 11:56
原標題:“開心麻花”打頭陣!青島市城陽文旅發展喜迎“開門紅”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楊明清通訊員李冉徐婷2月22日上午,“開心麻花進駐城陽新
2023-02-28 09:43
原標題:魅力北京”系列電視片海外傳播成果分享會舉辦北京日報訊(記者邱偉)昨天,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
2023-02-28 09:38
原標題:社區文化精彩紛呈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通訊員朱先明劉瑋初春時節,空氣芬芳。江蘇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猴嘴街道振云社區呈現出一派
2023-02-28 09:51
原標題:云南巍山彝族打歌:民族與時尚交融煥發節日新活力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黎浩當彝族非遺打歌與潮流街舞在600年的巍山古城相遇,會燃出
2023-02-28 09:32
原標題:讓非遺文化搭上直播快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楊召奎2月26日,YY直播“非遺筑夢計劃”正式發布。該計劃是正能量公益組織“YY直播炬光聯
2023-02-28 09:36
原標題:《斷網》廣州首映(引題)郭富城:打斗比“孫悟空”還多(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2月25日,“首映在廣州”系列活動迎來電影《斷網》
2023-02-27 15:52
原標題:智能農業未來已來——《智能農機技術路線圖1 0版》圖書推介會在京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白至潔2月25日下午2點,由電子科技大學出版
2023-02-27 14:48
原標題:云南文山新春彝族文化藝術展演異彩紛呈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通訊員普佳勇2月25日,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七花廣場,由
2023-02-27 14:43
原標題:關注留守兒童議題電影《撥浪鼓咚咚響》廣州展映青年導演白志強(右2)、主角惠王軍(右1)與觀眾見面廣州市電影家協會供圖中新網廣州2
2023-02-27 14:43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2個項目入圍終評中新網2月27日電27日,據國家文物局微信公眾號消息,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
2023-02-27 14:35
原標題: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研究院之間打破館際、行業資源壁壘創新聯動(引題)解密古文獻四大發明背后的文化密碼(主題)北京晚報記者
2023-02-27 14:48
原標題:講述香港故事推廣香港旅游2月24日,“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主題展亮相北京。該展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3年全面推廣香港旅游
2023-02-27 09:37
原標題:國產電影“全球能見度”不斷上升(專家解讀)受訪專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西班牙《機密報》網站報道稱,當下是視聽
2023-02-27 09:41
原標題: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引題)填補研究空白刷新歷史認知(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趙曉霞“哪些研究空白被填補?中華民族多元一
2023-02-27 09:42
原標題:嗨,這夠勁兒的秦腔!人民日報記者詹媛張哲浩李潔【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一個“
2023-02-27 09:39
原標題:人們對這場“讀書人的聚會”有何期待(主題)——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側記(副題)光明日報記者陳雪直到2月26日,為期3天的第35屆北
2023-02-27 09:48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123歲的上海佘山天文臺即將完成修繕向公眾開放興建于1900年的上海佘山天文臺歷經兩年修繕后即將向公眾開放。作為我國首座
2023-02-27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