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這種成分,不應存在于食物中!正在危害數十億人健康|天天速看料

時間:2023-02-05 18:40:00    來源:科普中國網    

脂肪,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物質。我們愛它的風味恣意,愛它能給身體帶來營養和能量,但是對脂肪的愛往往“好心辦壞事”,一不小心就超標了,導致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資料圖)

而在脂肪的分類中,有一種“惡魔”脂肪——反式脂肪酸,它總是悄無聲息地進入我們的身體,從而廝殺我們的健康。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稱,在全球80億人口中,有超過50億人的食物中含有工業生產的有害反式脂肪,這增加了他們患心臟病和死亡的風險。

那么,被世衛組織“批評”的“反式脂肪”,究竟是什么呢?

什么是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又稱為反式脂肪酸,是天然或加工食品中可能出現的不飽和脂肪酸。

在加工食品領域,通過水解油來生產人造黃油等固體脂肪時會產生反式脂肪。對植物油進行熱處理也會產生反式脂肪。

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食品包括烘焙食品、糖果、炸土豆制品和即食食品。

反式脂肪從何而來?

植物油被氫化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我們把它叫作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會以五花八門的名字出現在市場上,比如代可可脂、起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植脂末等,這些都是由氫化植物油做成的。

一般我們看到食品標簽都會標注零反式脂肪酸,但這并不能說明它百分之百不含反式脂肪酸。《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如果每100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小于0.3克,就可以標為零。所以還是要看配料表里是不是有人造黃油、植脂末、植物奶精這一類的配料。國家規定了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不超過每天熱量的1%,其實換算下來也就是兩克。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烹飪食物的時候,油被加熱到一定的程度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建議大家在烹飪的時候盡量低溫,熱鍋冷油,盡量避免熱鍋熱油。

反式脂肪從何而來?雖然很多人都意識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想要在飲食上避開這個健康障礙卻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它廣泛存在很多食物,有3類“藏身處”很容易被忽視。

1、5種食物里含天然反式脂肪酸

天然反式脂肪酸在自然界存在較少,食物貢獻率也僅占28.83%,醫學界尚未明確其和人體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關聯性,因此只要稍微注意即可,不必過分忌口,過度抵制天然反式脂肪酸反而有可能造成營養來源不足,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

5種存在天然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分別是:牛肉、羊肉、牛奶、羊奶、母乳等。

2、反式脂肪廣泛存在于甜點、油炸食品中

日常生活最常見的各類甜點和油炸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畢竟加工來源的反式脂肪酸食物貢獻率高達71.17%,具體大概可分為:糖果類、糕點類、餅干類、膨化食品類、小吃類、飲料類、調味品類(沙拉醬、固體湯料)、早餐類(油條)等等,可謂是數不勝數。

3、注意“隱藏性”反式脂肪酸

現在很多人意識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在查看配料表時就會格外注意,而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商家們也想出了替代的計策,那就是換名字。實際上,配料表中的人造奶油、植物起酥油和所有含有“氫化”二字的植物油類(氫化大豆油、氫化棕櫚油、氫化植物油等等),都只是反式脂肪酸的“替身”。

反式脂肪的攝入量最佳是多少?

反式脂肪酸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攝入的,人們只能盡量在安全范圍內控制攝入總量,來接近保護健康的目標。那么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的上限是多少呢?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人體攝入反式脂肪酸只有總能量的百分之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反式脂肪不超過2克。

大家可以遵循這兩個標準,合理地規劃膳食結構,總的目標還是在保證營養充足的前提下,反式脂肪能少吃就少吃。

反式脂肪酸的存在本來是美食上的追求,但是結果卻制造了一種健康障礙,可是現在它幾乎是無處不在,成為了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所以對反式脂肪酸“說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提醒大家:追求美食固然是人生樂趣,但是也要正視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生活中注意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學會規劃營養補充,做一個快樂的“干飯人”。

標簽: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 人造黃油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