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展堂的“葵花點穴手”,靠譜嗎?
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上官云)在“下飯劇”《武林外傳》中,有一個橋段曾令很多小朋友爭相模仿:白展堂施展“葵花點穴手”,被點中的人立時一動不動。
(資料圖)
與之相比,武俠小說中的《易筋經》更為神奇,能令人武功精進,也能救人一命,是武林人士向往的武功秘籍。不過,歷史上的《易筋經》有那么厲害嗎?點穴這門功夫是否存在?
在杭州師范大學教授周偉良看來,現實中點穴功夫沒有武俠劇中渲染的那么神奇。早在清代,一些筆記中就提到了《易筋經》,彼時它已是“武功秘籍”了。
清代筆記中的《易筋經》
在武俠小說構筑的世界里,《易筋經》那是相當神秘的存在,“只要將這部經書練通了,什么平庸之極的武功,到了手里,都能化腐朽為神奇。”
《天龍八部》里有個情節:阿朱曾假扮成僧人,成功盜取了《易筋經》,結果發現這一本全部是梵文,根本看不懂。
“歷史上該書的名頭不小。早在清代,一些筆記中就提到了《易筋經》。”不過周偉良表示,彼時《易筋經》卻難入正統經學者的法眼,被認作是“不通古今之村夫子所臆撰也”。
他說,很多清代筆記其實跟小說差不多,記錄的事情帶有故事性質,翻一翻這些故事就能看出,那時《易筋經》已經作為“武功秘籍”出現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一些武俠小說,可能是沿用了這種歷史資料中的設定,同時加以演繹、展開,增加了更多豐富曲折的故事情節,加深了讀者對《易筋經》的印象。
作者是誰?
那么,《易筋經》的作者是誰?長期來主要有兩種說法,即“達摩說”和“紫凝道人說”。
現實中流傳的《易筋經》,有一篇托名為李靖的序文,提到少林僧請西竺僧般剌密諦譯出《易筋經》,后來此經一度流落海外,徐鴻客在海外得之而授與虬髯客。
序文中還說,幾經周折,《易筋經》又由虬髯客傳給了李靖。但這里提到的虬髯客,應該是出自五代杜光庭所寫的小說《虬髯客傳》,跟現實中李靖生活的年代對不上號。
周偉良認為,李靖的序是偽作,因此序中說的達摩傳《易筋經》也靠不住。此外,學者唐豪曾認為,該書為天臺紫凝道人所撰,但其實也缺乏有力的證據。
“有關《易筋經》的作者到底是誰,尚待新史料的發現。”但他提出了一個觀點,從文本體現的語言習慣來看,其作者有可能是南方人。
比如《易筋經》“西諦本”中“前雖分兩”的“兩”,北方話中可能習慣說成“二”,說“兩”的時候一般后面要加量詞,但在江浙滬一帶的南方話里,“兩”可單用。
武術功法中的“易筋經十二勢”
回歸實際生活,《易筋經》基本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導引功法和武術功法。
從武術角度來看,《易筋經》更偏重于內功,明確提出“修煉之功,以氣為主”,強調由內到外方為有本之學,書中沒有具體的武術動作,主要是介紹一些功法。
“導引練氣功法跟養生有一定關系,比如講述了如何打坐練氣,古代這在知識分子階層中流傳較為廣泛,武術功法則主要在普通老百姓中間流傳。”周偉良說。
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易筋經》有過不同版本。目前廣為流傳的“易筋經十二勢”,最早出現在道光年間的“市隱齋本”與“來章氏本”,該功法在健身方面具有它的科學性。
“指功”就是點穴嗎?
多年前,周偉良便開始關注《易筋經》,出版、發表過不少這方面的著述。2023年2月,由他校注的《易筋經校釋》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
在研究《易筋經》的過程中,他發現這本書遠沒有小說描述的那么神奇,不過其中記載的部分內容確實具有一定實用價值,比如凝神練氣的靜養功。
還有排打功。所謂“排打功”,簡單說,就是用木杵、木槌或盛以圓石的石袋對全身進行排打,同時配合呼吸技巧、講究比較科學的訓練方式,從而增強人的抗擊打能力。
指功看上去更難練一些。將綠豆之類的東西放置在容器中,以手插豆,不計其數,久而久之,手掌的力量提升,“其指堅如鐵石,以之御物,莫之能擋。”
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后來一些拳譜介紹的點穴功法之一。不過,周偉良覺得,能讓人一動不動的“點穴”功夫可能并不存在。那神乎其神的效果,更多地只是小說、影視劇的渲染。
標簽:
上一篇:這位兩院院士的故事被搬上話劇舞臺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白展堂的“葵花點穴手”,靠譜嗎?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上官云)在“下飯劇”《武林外傳》中,有一個橋段曾令很多小朋友爭相模仿
2023-04-12 12:54
原標題:這位兩院院士的故事被搬上話劇舞臺光明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季雅寧記者張士英“我的腳下只有一條路,這就是中國的雷達發展之路,因此,
2023-04-12 12:34
原標題:《白塔之光》角逐北影節“天壇獎”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于4月22日開幕,電影《白塔之光》將在電影節期間迎
2023-04-12 12:48
原標題:合作才能多方共贏??????????????????????????????????
2023-04-12 11:39
原標題:《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發布,市場規模實現8 8%高速增長(引題)網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有力載體(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
2023-04-12 11:56
原標題:在“微”中彰顯時代大主題,在“短”中呈現社會新氣象,在“劇”中樹立行業高標準(引題)微短劇,吸引人更要留住人(主題)網絡微短
2023-04-12 11:54
原標題:當代文學紅色經典搬上舞臺,為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第100部劇目(引題)歌劇《青春之歌》數年打磨首演在即(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
2023-04-12 11:51
原標題:紀錄片《家事如天》:在情與法中探尋為民初心近日,全國首部記錄家事審判工作的原生態法治紀錄片《家事如天》第三季在央視播出。這檔
2023-04-12 11:39
原標題:現實題材創作持續走熱(主題)——《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解讀(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
2023-04-12 10:56
原標題:安徽開展文化惠民巡演鄉村行活動人民日報合肥4月11日電(記者田先進)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決定組織開展2023年全省文化惠民巡演鄉
2023-04-12 10:35
原標題:2023杭州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亞運專場舉行中新網杭州4月11日電(錢晨菲)11日晚,杭州愛樂樂團在杭州大劇院歌劇院隆重舉行2023杭州國
2023-04-12 10:55
原標題:山西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太原4月11日電(記者鄭洋洋)山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于推動新時代山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
2023-04-12 10:34
原標題:Livehouse“大爆”,從業者卻希望演出市場冷靜一下(引題)“過載演出易致疲憊需要走進良性循環”(主題)解放日報記者劉暢位于合肥罍
2023-04-12 10:57
原標題:演員楊皓宇:你敢讓我來,我就敢給你一個五彩斑斕的春天澎湃新聞記者陳晨實習生耿乃丁《宇宙探索編輯部》上映后,主演楊皓宇每天都過
2023-04-12 09:56
原標題:浙江民間文化觀察:74個“湖州節”何以歷久彌新?中新網湖州4月11日電(施紫楠張志煒)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是經過一代代人的實踐
2023-04-12 08:38
原標題:話劇《這些年》演繹時代變遷新華日報訊(記者于鋒)4月11日晚,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迎來話劇《這些年》的精彩上
2023-04-12 08:54
原標題:《稍微想起一些》回到戀愛“終結時”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用倒敘手法娓娓刻畫男女主角從相識到分手的六年戀情點滴,日本高分愛情
2023-04-12 08:49
原標題:沒有講故事的野心卻成就了形式的完滿,最近上映的游戲電影像是豪華版的游戲宣傳片(引題)情懷大于故事,游戲電影重在“還原”?(主
2023-04-12 08:39
原標題:“我很想知道老了會怎樣”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李丹萍?張學友今年61歲,明年將是他出道的40周年。歲月的流逝似乎是突然發生的。不
2023-04-12 08:42
中工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鄂璠)2023年4月11日下午,中國首部海上反恐題材影片《深海危機》在北京舉行電影全球首映禮,主創團隊成員紛紛表達
2023-04-12 07:45
原標題:“文化先行官”推動鄉村公共服務創新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田國壘通訊員吉翔“周一學學樂器、周二練練書法、周三跟著老師了解齊河非遺,
2023-04-12 05:46
原標題:北京西城舉辦第二十一屆丁香詩會暨第十七屆丁香筆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通訊員于志強4月10日下午,丁香盛開、春意盎然,法源寺
2023-04-11 22:39
原標題:87歲卞祖善指揮80分鐘《成都》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樂手就位后,87歲的著名指揮家卞祖善上場。他一頭銀發,步伐穩健,站在指揮臺上
2023-04-11 16:54
原標題:《燃燒的巴黎圣母院》95%實景拍攝再現真實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燃燒的巴黎圣母院》已登陸全國IMAX影
2023-04-11 14:42
原標題:沉浸式全息劇《遇見·楚莊王》亮相湖北省博物館——(引題)文博陣地講好中華故事的有益探索(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涅槃
2023-04-11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