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陜西西安臨潼區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有聲有色

時間:2022-04-07 18:52:16    來源:中國農網    

春風拂面,又見石榴枝頭吐新芽。

王梅梅在準備了整整390天后,終于站上了決賽的舞臺。

3月31日,在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石榴專業合作社,2022年春季石榴修剪技能大賽決賽正式開賽,本次比賽將通過“以樹修剪論英雄”,在全區30名高素質農民中最終選出3名臨潼區石榴修剪“金剪刀”。

決賽中的王梅梅

王梅梅是代王街道上邢村一名石榴種植戶。這幾年,她一直堅持參加臨潼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組織的各種培訓,通過不懈地學習、實踐,逐漸從普通種植戶成長為一名有文化、懂技術的高素質農民。

石榴作為臨潼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區內從事石榴生產銷售企業、專業合作社60余家,石榴種植戶達到8200戶,從業群眾1.5萬人,石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扶貧果”和“致富果”。而作為區域內石榴培育重要專業技能比賽之一,一年一度的臨潼區石榴修剪技能大賽備受全區果農關注。

今年的大賽照例在石榴園里舉行。組委會將選手集中到一片園區,給樹體編號,再讓選手隨機抽號,參賽選手每人1棵樹,抽到哪棵就剪哪棵。比賽時間40分鐘,參賽學員必須按照統一指令進行修剪。評委專家按照滿分100分評分標準,現場對參賽選手的修剪情況進行打分,評選出修剪技術能手一等獎三名,即為年度“金剪刀”。

“王梅梅14號,岳巧迎7號,姚新社4號……”

隨著一聲“開始”,石榴園中到處回蕩著剪子、鋸子清脆的聲響。

面對著“修理對象”,王梅梅沒有著急下手,迅速繞著自己抽到的石榴樹轉圈觀察,三圈下來,整體樹形、枝組分布情況她已經心中有數。

“大枝稀,小枝密;外圍枝稀,內膛枝密;上部枝稀,下部枝密……”王梅梅按照平時培訓學校老師傳授的技藝,順應樹形依次修剪。

一陣“刀光劍影”下來,王梅梅順利“過關”。經過專家對外觀標注、樹形培養、樹勢平衡、枝組更新等5項打分后,14號樹綜合得分90,位居第一。

“我憋著勁來的,去年沒進決賽,在家好好學了一年,還參加了專業培訓班,終于把這‘金剪子’拿到手了!”王梅梅賽后笑著對記者說。據她介紹,自己還報名參加了“職業農民”培訓班,農閑時線上線下“脫產”學、農忙時田間地頭實踐學。經過農業農村部門職業農民生產技能考核后,她還拿到了新型職業農民證書,把自己一步一步地“武裝了起來”。

“不怕基礎差,就怕沒變化。”王梅梅說,石榴修剪大賽就是讓種植戶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在“比武切磋”中更能結交“土專家”“田秀才”,學到很多好經驗、好做法。王梅梅最后感慨地說:“我家種了8畝石榴,就是靠著這兩年沒白沒黑地學技術,果子產量和果品質量提高了不少,去年掙了10萬朝上呢。沒有政策幫扶和老師們的幫助,我不可能走到今天。我希望用技術幫助更多人,希望帶著更多鄉親一起富起來。”

據了解,近年來臨潼區致力于農業農村人才培養,探索出符合農民需求的固定課堂、空中課堂、田間課堂、流動課堂,并結合外出參觀交流教學等模式,加快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走出了一條鄉村專業人才培養之路。截至目前,臨潼區共培育高素質農民2993名,其中認定初級職業農民2304名、中級職業農民137名,高級職業農民47名,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具有優秀品質和高超技藝的農村實用人才和產業發展帶頭人正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生力軍。

作者:王三合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肖力偉

標簽: 技能大賽 參賽選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