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箭桿河畔地肥水美,是天津市寶坻區有名的“糧窩子”。律回春暉漸,還在年里,寶坻區春鑫家庭農場負責人楊秀就忙著要在地頭上萬象始更新,這次不僅是自己上陣,更要拉上兒子。
今年1月初,楊秀在浙江大學參加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培訓班時,就一直琢磨給籌辦中的農民合作社起個好名字。得“高人”指點,從他和兒子楊名軒名字里各取一字,新流轉到手的420畝地又緊依箭桿河,叫“秀水軒”最好不過,叫起來響亮,聽著吉利,還有“上陣父子兵”的寓意。沒等回家,就打電話命令兒子抓緊辦理營業執照,當天就辦了下來。
楊秀多年從事商貿業,年齡漸長回歸鄉土的心更重,看到村鎮上鄉村振興勢頭爭勝,也動了種地的心思。2022年開春,他將流轉來的200畝地全部種上了春小麥。這份底氣,來源于他看清了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的門道。寶坻區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的農技專家們想推廣這項技術,就慢慢“滴灌”他,把他腦子“洇”開了。寶坻農村中心把這項在區里僅應用于設施蔬菜的技術,幫他“嫁接”到了春小麥種植上。小麥長勢好,楊秀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過去澆地都是用壟溝,澆200畝地需要十天半個月,用上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一天一宿輕松完活。”收割那天,天津種植業專家現場測產:畝產1200斤以上,籽粒飽滿,妥妥的天津市高產田;楊秀地頭算賬:節肥30%,節水40%,增產20%,價格按一斤一塊四五算,手拿把掐幾十萬入賬。
于是楊秀還想種地。2022年10月,他被選中參加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培訓班。專家講課時說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又升級了,通過中樞系統自動監測控制,更省肥省水省工省時,地旱了自動澆,不濕不干自然停,今后種小麥就沒有“冬灌水”“返青水”“灌漿水”這些“老黃歷”了,經營千八百畝地一部手機就足夠,還不誤跑東到西干別的活兒。楊秀又被說“活”了,趁老百姓冬閑馬上操持流轉地的事,想大干一場。在浙江大學培訓期間,數楊秀最活躍,課余飯后,不是向隨班的天津農學院專家請教“智慧農業”,就是主動和學員交流“水肥一體”,越想越覺得科技種田“靠譜”。春節期間也沒閑著,專家推薦的設計公司很快拿出了技術設計方案,專家一看,照這樣干,不敢說是“三北”地區“獨一家”,絕對是天津市的“限量版”。
這個春節,楊秀的兒子楊名軒也比往年忙。楊秀有意歷練他,讓這個“農三代”獨自“闖江湖”“拜碼頭”。寶坻區農村社會事業服務中心的專家早就“心中有數”,建議他測測土質。大年二十九,檢測報告出來了,結果測出了“大事兒”----箭桿河畔的土壤富含“硒”!這可是個好東西,本來就是“一季種谷、三季收金”的好地,若是再種出有營養、受歡迎的富硒糧、富硒菜,那價格比普通產品高出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專家建議他,除了種糧,還可以主打富硒大蒜、大蔥和天鷹椒,把早有名氣的“寶坻三辣”再鍍上一層“硒”,絕對是寶坻的“土特產”、市場上的“香餑餑”。楊秀聽了兒子的“取經”匯報,臉上不置可否,心里認為兒子還真是塊種地的料兒。大正月,別人走親訪友、喝酒嘮嗑,父子兩人卻整天地里轉悠,琢磨著開春怎么干,連家里的土狗都跟著在地里撒歡。
寶坻大蒜講究在“九”里種。“七九河開”,箭桿河里的冰開始融化;“八九雁來”,“頭雁”早已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到那時,箭桿河畔機器轟鳴、楊柳吐綠,父子倆會更忙,大河奔流更顯生機。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林單丹
上一篇:河南省民權縣:新春座談會 年味別樣濃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面對面|向光而行專訪歌手周深兔年春晚,周深傾情演唱了歌曲《花開無憂》。作為近年來涌現的實力歌手之一,周深有著很高人氣,他空靈
2023-01-23 09:53
原標題:正月初二,回門日??按照傳統習俗大年初二是女兒“回娘家”姑爺給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回娘家的女兒通常會攜帶一些禮物和紅包分給娘家
2023-01-23 09:54
原標題:北美票房:《阿凡達:水之道》奪周末票房六連冠中新社洛杉磯1月22日電(記者張朔)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阿凡達:水之道》(Avatar:TheWay
2023-01-23 09:32
原標題:大年初二話年俗:吃面祭神回娘家迎春納福吉祥如意大年初二,是農歷新年的第二天,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是女兒回門、歸寧的日子,女兒
2023-01-23 08:53
原標題:2023大年初一電影票房突破13億元光明日報北京1月22日電(記者牛夢笛)今年春節,去電影院看電影這一“新年俗”正在延續。今年春節檔,
2023-01-23 08:32
原標題:兔年大吉!網友:原來古人也逃不過可愛兔兔時節不居,歲月如流。我們即將告別壬寅虎年,迎來嶄新的癸卯兔年,新的開始,帶來新的起點
2023-01-23 07:33
原標題:春自卯時報起福由玉兔奉來今年是農歷癸卯兔年,人們將兔視為祥瑞,兔的文化寓意體現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版特邀考古學家、國家
2023-01-23 07:45
原標題:呼叫鄉親們!咱村里的晚會要開始啦!正月初一春來到,開門爆竹滿堂紅!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一起吃年夜飯、看央視春晚已經成為家家戶戶
2023-01-23 05:43
原標題:觀影熱情高漲!大年初一總票房突破16億“最強春節檔”來了?大年初一觀眾觀影熱情高漲!“春節賀歲檔”,有七部新電影登場。從體量到
2023-01-23 05:44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到博物館過“文化年”“新國潮”添“新年味”中新網成都1月22日電(賀劭清單鵬)焚香點茶、觀快閃話劇、做瑞兔花燈……
2023-01-22 17:33
原標題:《兔逢新春喜事來——2023新春喜劇之夜》:眾星集結迎新春,陪您歡笑過大年!兔逢新春喜事來,喜劇之夜樂開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
2023-01-22 14:38
原標題:截至1月22日0時,2023春節檔預售總票房9 01億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1月22日0時,2023年春節檔實時預售總票房達9 01億。《流浪地球2
2023-01-22 13:55
原標題:國產影片發力家國情懷點燃觀影熱情央視網消息:據了解,在2023年春節檔上映的影片當中,國產影片成為主力軍。多部影片將“家國情懷”
2023-01-22 13:53
原標題:春節的十個小知識:春節為啥又叫新正、元日?中新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上官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一年新春佳
2023-01-22 13:51
原標題:這屆春晚算是把諧音梗玩6了!你最喜歡的梗是哪個?中新網北京1月22日電(劉越)今晚看了春晚的觀眾一定會不約而同地誕生一個想法:這
2023-01-22 11:37
原標題:遺憾!今年春晚聽不到她的歌聲,本人回應了澎湃新聞綜合報道1月20日晚間,央視兔年春晚節目單發布。有網友發現今年春晚沒有李谷一,壓
2023-01-22 06:56
原標題:過年丨新年拜年有講究,拱手禮這些細節你知道嗎?每年除夕夜,《新聞聯播》主播都會向大家拱手拜年。這個小小的動作,蘊含著中華民族
2023-01-21 15:50
原標題:過年的花炮和花燈我們中國傳統過年,講究放花炮和掛花燈。一是震天的聲響,一是絢爛的燈光,有聲有色,從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2023-01-21 14:55
“過年”原標題:走心演繹!一首原創國風音樂溫暖回家路央視網消息:“圍爐坐,香氣漫,守舊歲,迎新年……”音樂一響,年味兒來了!一首兔年
2023-01-21 13:53
原標題:春節檔電影、總臺春晚進入國家版權局版權保護預警名單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版權局19日、20日連續發布2023年度第一批
2023-01-21 09:32
原標題:張燈結彩迎新春!文化展演、民俗活動、燈光秀烘托濃濃年味春節臨近,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文化展演、民俗活動、燈光秀烘托
2023-01-21 07:46
原標題:星空有約丨“年三十”為啥時有時無?農歷新年將至,不少人發現去年的除夕是臘月二十九,今年的除夕是臘月三十。年三十為啥時有時無?
2023-01-20 18:47
原標題:千年文物說節氣丨大寒在數千年的歲月積淀中,文物和節氣是講述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探究中華文明內涵的“鑰匙”。當這兩個千年“老伙計
2023-01-20 15:48
原標題:今日大寒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孫震今天16時29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2023-01-20 09:37
原標題:灣區三地情共融同聲同氣鬧新春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友婷實習生李雨馨近日,記者了解到,由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01-20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