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ChatGPT會多大程度影響藝術創作?(引題)
可計算與不可計算的(主題)
(資料圖)
近日,OpenAI推出的ChatGPT3.5升級為ChatGPT4,最大的變化是支持圖片的輸入和分析,擁有更強的推理能力,支持更加復雜的指令,并更加具有創造性。ChatGPT4的出現,仿佛就沖著藝術界而來。一貫以創造力為自豪的藝術家們坐不住了,面對人工智能如此日新月異的快速迭代更新,原本那些優越感和自信心正在不斷被銷蝕,藝術圈也開始彌漫著憂慮與焦灼的情緒。人工智能真的將主宰藝術創作,甚至淘汰藝術家嗎?
其實,人工智能給藝術帶來的沖擊2018年已初露端倪。是年8月,巴黎藝術團體Obvious曾以43.2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一幅名為Edmond Belamy的人工智能(AI)畫作,這件在大型拍賣行落槌的藝術品基于GAN算法創作,其數據集來自14世紀至20世紀期間多達1.5萬幅肖像畫。
到了2022年,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有了飛速拓展,谷歌、OpenAI、Meta、Midjourney、Stability.AI五家公司分別推出五款不同的AIGC繪畫應用系統。其中,以使用Midjourney軟件進行AI繪畫更為大眾所接受,它不光免費,而且操作簡便,上手快,提供關鍵詞就能生成你想要的圖片。一直以來,要設計建筑、海報、插圖、游戲界面等,必須有專業人士才能做到。但技術的進步拉平了這些差距,讓普通人也擁有這其中大部分能力。
AI在設計領域步步緊逼的同時,自去年起,在純藝術領域也開始攻城略地。2022年8月,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的新興數字藝術家競賽中,AIGC繪畫作品《太空歌劇院》最終贏得一等獎。由此引發多方爭議:一方面,批判者認為AI在“學習”了大量前人的作品之后,其創作沒有任何情緒和靈魂,難以和人類的藝術創作相提并論;另一方面,支持者認為創作者在一遍遍修改文本內容后,才讓AI創作出滿意的畫作,而且作品有很強的觀賞性,因為不可否認,《太空歌劇院》的確看上去非常恢弘與壯觀。
那么,是什么決定了一幅AI繪畫水平的高低?數據科學家和機器學習工程師比爾德亞·安娜認為:使用AI工具生成藝術作品的好壞,取決于輸入的關鍵詞,而比起直接向該類工具輸入幾個關鍵詞,由ChatGPT進行故事化處理后的文本轉化成的藝術插圖要豐富很多。印度建筑師、計算設計師瑪納斯·巴蒂亞已經將ChatGPT作為自己的創作幫手使用。瑪納斯·巴蒂亞一直在運用AI工具Midjourney創建超現實的建筑概念,通過組合關鍵詞運行多次迭代,達到超出自己預期的結果。瑪納斯·巴蒂亞首先為AI提供了原創設計概念和自己想象的建筑的特定元素,之后在ChatGPT上創造了一種敘事。他把一部分輸出的敘述用作Midjourney的文本提示,以可視化整個概念。“人工智能工具的結合使用可以在設計過程中極大地幫助建筑師,它能將他們的想法快速創建為視覺表現形式,方便與客戶和設計團隊的其他成員共享和討論。此外,它還允許對不同的設計概念進行更有效的迭代和實驗,因為可視化可以快速輕松地生成。這最終可以帶來更具創意和功能性的設計,以及更精簡的整體設計流程。”
那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會對藝術產生哪些影響呢?藝術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部技術史演變的歷史。攝影發明的時候,對繪畫藝術構成了一種巨大的挑戰。當攝影成為逼真繪畫的競爭者,畫家轉向新的表達方式,1870年代,法國興起印象派運動,這一繪畫風格在接下來的50年中席卷整個歐洲。從此,繪畫告別再現性、敘事性、功能性,而走向更為本質的追求,就是它的繪畫性和精神性。
ChatGPT、AIGC等新興科技層出不窮的出現,促動我們去反思、去追問,在藝術領域,到底哪些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哪些才是藝術的本質?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演變讓藝術轉向更為本質的追求,甚至重新定義“何為藝術”。未來“藝術”的概念空間將被壓縮,從而加速藝術的哲學化、主觀化、形而上化,并推動藝術向未知思想領域和視覺資源延伸。
其次,人工智能讓所有人都能夠成為“藝術家”,因此,技術進步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藝術創作的普及化。AI繪畫能夠克服人力不足,降低內容生產成本。AI繪畫還能夠激發C端用戶靈感,不需要用戶具有極強的專業知識,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如協助繪畫小白創作自己喜歡的繪畫,或者協助音樂小白創作專屬于個人的歌曲。這也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們得以按需、實時、大規模、廉價地開展日常創意活動。
再有,就是滿足了圖像時代人們對通俗文化、消費文化的需求。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廣泛普及與應用,以及大眾文化、消費文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藝術的需要是海量的、多元的、個性化的。文化藝術的消費是分層級的,經典的、頂級的、稀有的藝術在什么時代都只屬于少數權貴和富有階層,更多普通人的需求靠誰來滿足?ChatGPT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會豐富與滿足普通人的需求,對大眾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同時,隨著ChatGPT、AIGC等的普及,信息的壟斷會被打破,視覺加工、知識服務的成本會急速降低,藝術會以更便宜的價格進入百姓生活。
然而,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ChatGPT的核心是算法、算力、數據。ChatGPT中GPT即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的縮寫。它的底層邏輯,其實是在語言模型的基礎上加入了“人類反饋強化學習”技術。因此,本質上是人工智能技術AI在語言學領域的應用。上述我們提到的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的種種表現,都是基于藝術中的可計算部分,那么哪些是藝術中不可計算的呢?
首先是人類的情感和生命的溫度。當AI更廣泛運用于生活中時,人類將會考慮如何擁抱AI而非與AI競爭,去發現哪些領域是AI無法替代人類的領域,是人類所獨有的內核。至少到目前為止,情感還是人類獨有的,所有未來的人類會擁有更多與社會責任、與情感相關的職業,為社群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因此,未來的藝術更加要表達出情感的溫度,才能凸顯其價值,才能不被人工智能取代。
另外,想象力是人類的一種寶貴資源。作為一個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當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不能單純以提供審美享受和美學服務作為自己的能力,就目前來說,人類的想象力是不可被計算的。
還有,人類的感受力、創造力和自由意志同樣也不可計算。ChatGPT雖然在某些方面已具備一定的共情能力,但它依然無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體驗和生存處境。以目前來講,ChatGPT滯后于生活,它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而藝術家是生活的第一發現者、第一感受者和第一表達者,具有更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發現力。當下,藝術早已不以描繪對象為目標,而以表達內心的感受為第一要務。當下藝術的使命不是取悅于視網膜,而是滿足于人類心靈的感知。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拉·赫拉利新近在接受一次媒體專訪中說:“如果人工智能最終確實在很多領域超越了人類的智能,那么智能對人類的重要性也就會降低,而意識將變得更加重要。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至關重要。智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識是感受到諸如痛苦、快樂、愛和憤怒等情感的能力。”尤瓦拉·赫拉利所說的意識,正是藝術所關注的,都屬于不可計算的范疇。
事實上,每次我們要求人工智能作畫時,它都不記得或不知道它做過的任何東西。因為它沒有記憶,沒有意志,沒有目標,沒有意圖。所有的自我、意志和故事都是我們人類的。它就像一個發動機,發動機不會自己去哪,但人會去。不久的將來,人機協同式的藝術與設計實踐將成為常態,尤其人工智能輔助設計將會深刻改變設計行業的工作流。那么就讓AI與人類進入一種互補的方式,使人類更好地成為人類。(傅軍)
(作者為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副館長)
標簽:
上一篇:《銀河護衛隊》登陸北影節-即時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ChatGPT會多大程度影響藝術創作?(引題)可計算與不可計算的(主題)近日,OpenAI推出的ChatGPT3 5升級為ChatGPT4,最大的變化是
2023-04-13 08:35
原標題:IMAX展映片單公布六部佳作以饗觀眾(引題)《銀河護衛隊》登陸北影節(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北影節的春天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
2023-04-13 08:33
原標題:整理老戲譜、創排新劇目,國家級非遺迷糊戲——(引題)?傳統戲曲綻放新光彩(主題)人民日報記者蔣云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芳
2023-04-13 08:48
原標題:導演郝宇:從電子工、保安“蛻變”為新銳影視人張丹千年古城青年力量8家鄉在被稱為“梁祝之鄉”的河南汝南,青年導演郝宇在2012年進入
2023-04-13 08:33
原標題:對京味兒藝術的認真探索名著改編是藝術創新的一種路徑和方式。《正紅旗下》是作家老舍一部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從北京曲劇《正紅旗下
2023-04-13 08:54
原標題:相信原著給出的人物底色,陳曉:(引題)高加林的抱負與掙扎,我很珍惜(主題)文匯報記者王彥鏡頭一片開闊,飛躍蒼黃原野墚塬溝壑,
2023-04-12 15:55
原標題:《暴風》潮汕話版汕頭首發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陳家源通訊員汕宣、柯曉)“紅色之城”汕頭正掀起一輪紅色影視旋風。昨日上午,諜戰
2023-04-12 15:56
原標題:我國網文作家超過2200萬北京青年報訊(記者張恩杰)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布《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
2023-04-12 15:44
原標題:香港芭蕾舞團攜手香港迪士尼呈獻全新表演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4月11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芭蕾舞團與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首度攜手創作
2023-04-12 14:35
原標題:“盛唐密盒”的火爆密碼最近有兩個“人物”風靡全網。他們談吐不凡,一位叫“房玄齡”,另一位叫“杜如晦”。這兩位“古人”走出歷史
2023-04-12 14:51
原標題:白展堂的“葵花點穴手”,靠譜嗎?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上官云)在“下飯劇”《武林外傳》中,有一個橋段曾令很多小朋友爭相模仿
2023-04-12 12:54
原標題:這位兩院院士的故事被搬上話劇舞臺光明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季雅寧記者張士英“我的腳下只有一條路,這就是中國的雷達發展之路,因此,
2023-04-12 12:34
原標題:《白塔之光》角逐北影節“天壇獎”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于4月22日開幕,電影《白塔之光》將在電影節期間迎
2023-04-12 12:48
原標題:合作才能多方共贏??????????????????????????????????
2023-04-12 11:39
原標題:《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發布,市場規模實現8 8%高速增長(引題)網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有力載體(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
2023-04-12 11:56
原標題:在“微”中彰顯時代大主題,在“短”中呈現社會新氣象,在“劇”中樹立行業高標準(引題)微短劇,吸引人更要留住人(主題)網絡微短
2023-04-12 11:54
原標題:當代文學紅色經典搬上舞臺,為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第100部劇目(引題)歌劇《青春之歌》數年打磨首演在即(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
2023-04-12 11:51
原標題:紀錄片《家事如天》:在情與法中探尋為民初心近日,全國首部記錄家事審判工作的原生態法治紀錄片《家事如天》第三季在央視播出。這檔
2023-04-12 11:39
原標題:現實題材創作持續走熱(主題)——《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解讀(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
2023-04-12 10:56
原標題:安徽開展文化惠民巡演鄉村行活動人民日報合肥4月11日電(記者田先進)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決定組織開展2023年全省文化惠民巡演鄉
2023-04-12 10:35
原標題:2023杭州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亞運專場舉行中新網杭州4月11日電(錢晨菲)11日晚,杭州愛樂樂團在杭州大劇院歌劇院隆重舉行2023杭州國
2023-04-12 10:55
原標題:山西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太原4月11日電(記者鄭洋洋)山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于推動新時代山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
2023-04-12 10:34
原標題:Livehouse“大爆”,從業者卻希望演出市場冷靜一下(引題)“過載演出易致疲憊需要走進良性循環”(主題)解放日報記者劉暢位于合肥罍
2023-04-12 10:57
原標題:演員楊皓宇:你敢讓我來,我就敢給你一個五彩斑斕的春天澎湃新聞記者陳晨實習生耿乃丁《宇宙探索編輯部》上映后,主演楊皓宇每天都過
2023-04-12 09:56
原標題:浙江民間文化觀察:74個“湖州節”何以歷久彌新?中新網湖州4月11日電(施紫楠張志煒)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是經過一代代人的實踐
2023-04-12 08:38